在二億五千萬年前,地球上出現大規模物種滅絕,有九成海洋生物和四分三陸上動植物死亡。科學家一向以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但美國和澳洲科學家最近提出新論點,指史前大量物種滅絕是全球變暖所致,而全球變暖是與大型火山爆發有關。
澳州柯廷科技大學科學家格賴斯,發現澳洲和中國沿海地核的沉積物缺少氧氣,充斥依靠硫磺生存的細菌。格賴斯認為這證明了當時大氣中氧氣不多,並有大量由火山噴出的熱騰騰含硫磺的氣體。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沃德在南非一個三百米厚的沉積層,對一百二十六種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化石進行研究,也發現二億五千萬年前物種滅絕並非遭短期災變打擊造成,而是經過漫長的過程,因此用「全球變暖說」來解釋當時大量物種滅絕更為合理。
沃德說:「陸地和水中的動植物在同一時期死去,顯然因為同一個原因:溫度過高和缺乏氧氣。」
沃德在美國《科學》雜誌撰文指出,在二億五千萬年前可能發生過大型火山爆發,噴出的溫室氣體,令大氣中的熱力無法消散,加上地球上的地質活動造成海平面下降,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甲烷,結果令地球氣溫上升,在愈來愈熱的情況下,加上氧氣不足,結果令大部份生物死亡。
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