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最新公布房屋供應數據顯示,去年動工的私人住宅單位僅1.4萬個,創出97年以來的新低。而截至去年底,市場上待售的現樓及樓花約5.6萬個,較去年9月統計減少7000個,業界認為反映吸納量較新增供應大,對樓價有支持作用,預期發展商會因應市況作出調節,加速項目發展,紓緩未來短缺。
新動工私人住宅單位去年創下7年新低,較98年高峯期的3.53萬個,大幅減少六成。至於截至去年底,市場潛在的5.6萬個住宅供應,當中包括現樓貨尾佔1.5萬個,以及待售樓花有4.1萬個,較上一季公布的數字,合共減少7000個,全數來自樓花單位。
測量師學會會長張達棠認為,每年首季和末季均是傳統樓市旺季,加上現時樓市穩定,故去年底錄得的樓宇吸納量較高,但不代表出現供不應求,因為發展商會調節,加快樓盤發展和銷售速度。而政府數字不包括發展商未申請動工的土地儲備,例如去年底和今年初投得的地皮,及可轉換用途發展住宅的農地。
威格斯國際物業顧問執行董事陳東岳表示,數字反映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料6個月內樓價有15%上升空間。他說,按數字推算,未來一年私人住宅需求約2.5萬至2.8萬個,政府宜透過加快換地和補地價程序,及簡化勾地程序以增加土地供應。
九倉置業董事黃光耀表示,集團正加快個別地盤發展,但會因未來供應減少及樓價向上等因素,而放慢售樓步伐。
新鴻基地產(016)代理執行董事雷霆相信,市道向好,發展商會加快發展項目,未來私樓新動工數量將會回升,整體供求不會出現失衡情況。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發展商土地儲備逐漸減少,而市場換樓需求增強,增加大單位供應成為趨勢,令整體市場供應進一步減少,估計未來3年私樓單位落成量逐步減少,由04年的23566伙,降至07年12019伙。
04年私樓落成量中,新界區佔最多,達11536伙,港島區落成量最低,佔3689伙。不過,劉嘉輝估計,07年本港有多達9個地區出現零落成量情況,新界區將佔6個,如葵青、大埔、北區等,數字正反映未來出現缺乏供應的情況,政府制訂新勾地表,應引入有關地區地皮。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昨日出席立法會會議時表示,政府會繼續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的土地政策,確保有足夠土地供應,滿足社會各方面需要。他指出,勾地制度運作暢順,地政總署現正積極籌備05至06年度的土地儲備表,將於3月份公布詳情。
他又指出,政府會視乎未來市場情況,研究何時將空置居屋出售,由於涉及逾萬單位,政府會小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