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地17.1億奪麗星樓溢價41%

置地17.1億奪麗星樓溢價41%

【本報訊】置地昨日成功引例強制拍賣大坑麗星樓,以統一業權,中途雖遇上「程咬金」,一名市傳是長江實業(001)的代表,與置地爭持多達72口價,最後置地以17.1億元投得物業,較開價高41%,每方呎樓面地價5552元。

麗星樓是首個以強制拍賣統一業權的住宅項目,02年太古地產亦曾引例統一鰂魚涌兩幢工廈業權,當時樓市低迷,太古並無競爭對手,物業僅以開價成交;但麗星樓則屬罕有豪宅地皮,現時樓市向好,競爭較激烈。
除置地外,信和置業(083)主席黃志祥及另一不知名發展商代表均有預先登記並列席拍賣會,地產界人士透露,該代表是長實有關人士,但長實發言人未有回應。

長實傳追至17億退出
置地率先以志在必得姿態,接第一口價12.09億元,長實代表在40分鐘內一直追價,承價至17億元後退出。並無出價的信和置業營業部總經理韓家輝表示,拍賣過程順利,有助提升發展商收購重建信心。
置地執行董事黃友忠拍賣後表示,對成功統一麗星樓業權感到十分興奮,意味重建邁進一大步,但礙於集團2月公布業績,現階段不能評論有關麗星樓的收購及發展細節。

呎價賣9000有25%利潤
負責拍賣的卓德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超國認為,成交價合理,料可刺激區內樓價升5至10%,按理重建麗星樓的成本約每方呎7250元,以呎價9000元出售便有25%合理利潤。不過,因為未悉置地與97%業主簽署的合作協議內容,故難確定發展成本。
他說,成交價較開價高逾四成,因為開價的估值,是去年9月進行,10月賣地後樓價有明顯升幅。

九倉料引發舊樓收購
九倉置業董事黃光耀認為,今次是首項住宅成功引例統一業權,過程順利,料引發更多發展商參與及加快收購舊樓。當市場出現更多同類收購,政府可考慮將申請強制拍賣的限制,降低至少於現時要求的90%以上業權人同意,如新加坡已降至80%,有助加快舊樓重建。
大坑道13至15號麗星樓,佔地6.16萬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0.8萬方呎,現有176個散業主,置地與其中171個協議重建,去年底成功引用《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申請拍賣。

持2號牌女士拒絕透露身份,市傳為長實代表,主要為「名門」托價。

信置主席黃志祥(前右)帶領屬下,觀摩麗星樓拍賣,可見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