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趙紫陽逝世會引發民運嗎? - 張華

解讀中國:趙紫陽逝世會引發民運嗎? - 張華

趙紫陽逝世會引發第三次的天安門運動嗎?這個問題不僅外界關心,中共最高層也很想知道答案。從過去幾天看,國內情況基本平靜,沒有醞釀大規模悼念趙紫陽活動、從而演變成全民的民主運動的迹象。到底這是暴風雨前夕,還是繼續陽光燦爛呢?

中共嚴陣以待防騷亂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先審視中國社會是否具備引發民運的「充份條件」,然後看看趙紫陽逝世會否就是導火線。毫無疑問,中國社會已是一個火藥庫,從城市到農村,社會矛盾非常尖銳,公義無法伸張,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問題非常嚴重,貧富懸殊更是中共史上之最。這些問題,較八九年民運前嚴重多了。現在一樁小交通意外,甚至街頭的小衝突,都會釀成大規模騷亂。也就是說,現在已具備社會騷亂的「充份條件」。
從周恩來和胡耀邦之死觸發兩次民運來看,趙之死也可能引發第三次民運,中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而開足專政機器,全力防止趙紫陽的逝世成為導火線:變相關閉天安門廣場,派數百名公安鎮守;第一時間公布趙的死訊,卻只有寥寥五十多字,把信息量壓到最低水平,以免刺激公眾情緒;嚴控所有異見人士,甚至查封幾家敢言報刊。在中共嚴陣以待下,看來趙紫陽逝世,再難出其不意的引爆社會危機。
更重要的是,中國現在缺乏一呼百應的社會意見領袖。過去十幾年的高速經濟發展,把很多社會精英,如教師、大學生、知識分子、專業人士等,變成既得利益集團成員,或多或少享受到經濟成果,九七年後更銳意吸納更多專業人士、商人等社會精英進入體制,將他們的利益與中共的命運縛在一起。相反,在八九年民運前夕,很多社會精英淪為改革受害者,不但無法分享成果,還要為改革付出沉重代價:那時候大學教授地位比小販還低。因此,民運爆發時,這些精英成為中堅力量,也只有他們才能有效組織反政府的抗爭運動,但當他們也被吸納到建制時,零星的社會抗爭自然失去方向,更不可能滙合成浩浩蕩蕩的民主運動。
當然,中國社會還需要時間消化趙逝世的消息,也需要時間去醞釀、沉澱,會否出現民運,現在還言之尚早。周恩來七六年一月八日去世,大規模的民眾悼念活動,卻是到了四月五日的清明節才突然冒出來。

民運的種籽已埋土下
既然民運的種籽已埋在土下,也就具備了爆發民運的充份條件,只等待時機而已。況且,今年不爆發,明年呢?後年呢?趙紫陽死忌不爆發,那胡耀邦死忌呢?「六四」周年呢?「五四」周年呢?一年到頭,中共的神經又怎能鬆懈呢?更重要的是,只要這個體制不改革,腐敗官僚一定會擠佔現有社會精英的生存空間,當他們也淪為失敗者時,中國的社會動亂將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