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健
對趙紫陽早已有結論,這是中共的官方說法。
在歷史上,中共曾經對很多人做過結論。劉少奇曾經被定性為「內奸、叛徒、工賊」,最後平反了。林彪曾經是黨章內指定的毛澤東接班人,最後是「折戟沉沙、粉身碎骨」,在內蒙古墜機而死。
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是「劉鄧走資派」集團的第二號人物,也在七六年的天安門事件中被四人幫定性為幕後黑手、死不悔改的走資派,被撤除一切黨內外職務。
鄧小平比趙紫陽幸運。他在一九七七年便可以復出,不久更成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趙紫陽在八九年後被軟禁了十五年,憂鬱而終。
從中共的歷史可見,所謂結論不是定論,更不怎麼神聖,而是隨着政治形勢而轉變。
中共的結論亦不等如人民的結論。八九年所以出現民運,正是因為民眾認為中共未有恰如其份的評價胡耀邦。
胡耀邦逝世時仍是中共政治局委員,因此仍然有隆重的追悼會,但他仍然背着八六年底、八七年初「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的罪名,人民替他不值。
在人民心目中,趙紫陽獲得的應該是極高評價。現時評論多數是讚揚他在七、八十年代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以及他在八九民運中能夠執着良心、反對鎮壓民運。
在過去十五年,趙紫陽被軟禁,表面上已是無所作為,對中國發展並無甚麼影響力。但倘若如此,為何中共領導人一直堅持軟禁趙紫陽?為何對他的死訊是如此低調處理?對於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為何需要這麼大戒心?
道理很簡單。在十五年軟禁期間,即使沒有露面,趙紫陽仍在發揮着巨大的象徵作用。膚淺地理解和分析歷史的人只曉得把目光集中在當權者之上,認為是有權勢的人在推動歷史。引用中共理論的批評,這只是帝王將相的歷史觀。
真正不斷推動歷史的是成千上萬的人民。他們可能無權、無勢、無名、無位,但他們每一日的行為都在改變社會,在改變當權者的環境。當權者若不能回應環境的轉變、不能與時並進,最後會被歷史所淘汰。
現在還有一種奇談怪論,認為當年學生爭取民主過激,激發中共強硬回應,使改革的步伐受阻。按照這種荒唐邏輯,我們可以說:趙紫陽當時應該支持鎮壓,保住權位,然後發揮影響力推動改革。
六四事件後,中國的經濟改革加快了步伐,政治氣氛亦比以前寬鬆,有評論者便以此為據論證即使沒有民運,中國的改革亦會繼續前進。我相信這是倒果為因的分析,實情應該是面對民眾強大的改革訴求,中共領導層選擇繼續改革以保障本身的權位。
趙紫陽被罷黜,但中共不敢對他採取進一步行動,正是因為黨內和民間有相當大的開明力量的牽制,而趙紫陽拒絕認錯、擇善固執,正好掩護着這些開明力量。他以自己的沉默和軟禁來改寫歷史,恐怕是帝王將相歷史論者所不能明白。
……………………………………………………
作者為公共事務顧問,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