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反 - 陶傑

平 反 - 陶傑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呼聲,叫做為紫陽同志平反。
「平反」是中國許多人糾纏一生的一種思想遊戲。十年浩劫之後,又是四五,然後六四,都要為這個恢復名譽,為那個平反。本來是王八,變回了好人,本來以為他還不錯的,一經某人平反,他就成了壞蛋。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哪有功夫滿腔熱淚地盼望平反?
何況要「平反」的,還有外國人呢。例如,所謂的火燒圓明園「國恥」,其中的八國聯軍,更需要「平反」。
圓明園是怎樣燒起來的?中國的歷史書,為了煽動仇外,只說下集,故意不提上半部。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

第二次鴉片貿易戰爭,英法聯軍進攻中國。大清政府不敵,又坐下來談判賠款。本來,在不平等條約上畫押簽字,也就了事,一座圓明園,是不會有人去縱火的。
但在最後關頭,卻發生了一件莫名其妙的紛爭。中方欽差大臣載恒,要求英國談判代表巴夏禮在謁見咸豐皇帝時跪拜。
巴夏禮心想:我是戰勝國代表,為甚麼要下跪?況且近一百年前,從英國來的馬爾戛尼勳爵見乾隆,也沒有兩膝下跪。但皇帝的聖旨下來,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可允許」。巴夏禮不從。中方就指示將領僧格林沁,把巴夏禮等三十九名外交人員抓起來押送北京。
英法聯軍沒想到中國出這一招,一面佔領北京,追討人質,大軍進迫咸豐居住的圓明園。咸豐跑了,聯軍入園,只搶了一批珍寶,以作報復。圓明園幾座建築如「大水法」,是仿歐洲巴洛克式的二流建築,英法聯軍還沒看得上眼,並不想放火。

這時中方交還人質了。但三十九名人質中,讓清兵殺了二十一個,其中有些還是肢解。英國公使額爾金看見大怒,才下令火燒圓明園。這也難怪:設想如果當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時,讓毛澤東下令活捉了,把這個洋胖子綁在天安門廣場的華表柱上大卸八塊,會有甚麼後果?
兩國相戰,不斬來使。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是不應該,但中方殺人質發洩情緒,是自己討禍。火燒圓明園,破壞有限,反而宮中的許多太監和附近的農民進來趁火打劫,後來你一磚我一柱地拆搶,變成了今天的廢墟。
今天中環的伊利近街,叫ElginStreet。伊利近,就是額爾金。下次經過,不妨向這位將領也默哀一分鐘,因為,伊利近也蒙了冤,他也要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