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媒 - 李純恩

傳 媒 - 李純恩

趙紫陽去世翌日跟上海報界的朋友通電話,她說剛剛開完會,領導吩咐,為了安定起見,不要作有關趙紫陽的報道。
朋友說開會的時候氣氛倒是很輕鬆的,主要是上頭擔心一旦張揚了,會引起社會上許多事端借此而起。「四五天安門事件」借紀念周恩來而起,「六四天安門事件」借紀念胡耀邦而起。如今趙紫陽一走,心理陰影未消,生怕又來一次,麻煩就大了。
所以,不准張揚報道。

其實以今天資訊流通發達,已沒有甚麼事情是中國人不知道的了。趙紫陽去世的消息,新華社也發了短訊,上網瀏覽,已是想看甚麼就看甚麼。反而我在想,在全國人民向「錢」看的今天,中國人還有沒有當年那麼大規模抗爭的「興致」?即使有,也會是整天被打白條的農民和生活艱難的下崗工人,知識分子則未必有十五年前那種打衝鋒的勁頭。
沒有知識分子參與的抗爭,總是比較容易應付的。
資訊的流通,令甚麼大事小事都瞞不了人,傳媒也知道,不作報道,也不是掩耳盜鈴,僅為不再火上添油而已。
當年「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林彪叛變失敗,坐着兒子林立果開的「三叉戟」飛機出逃,結果摔死在內蒙古。這段消息要在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在民間流傳出來,那時候人們見了面,會很賊地打一個眼色,好像兩個間諜接了頭似的,一個悄聲問:「出事了,知道嗎?」另一個點點頭,也壓低了聲音:「知道了。」
今天你再出去這麼說話,人家當你神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