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中學女生的理財理念

理財智慧:中學女生的理財理念

上星期出席了一個由強積金局主辦的「全港中學生積金理財方案設計比賽」,擔任評判之一,其間聆聽了8隊參賽者的方案陳述,發覺現代的中學生演講能力相當具水平,甚至比部份大學生的能力還要好,他們所設計的方案質量也相當之高,有些甚至有專業水準。
比賽的個案是這樣的,有位張先生從事商業活動,現年45歲,張太太是家庭主婦,他們育有一子。個案設計是要處理張先生的退休問題,讓張先生能夠安享晚年,當然計劃之中要包括強積金投資及基金的選擇問題。本文不是想把個案策劃完整地說出來,而是想帶出現代學生的觀點。
在8隊參賽學校當中,有兩隊是女校,在方案陳述之時,這兩隊是由全女班所負責。一般而言,中學時期女同學的語言能較強,這點從當日陳述過程可看到。但最有趣的,是她們設計方案之時所持有的理念,有甚麼目標應該放在計劃之內,甚麼不應該放。

結婚費用男家負責
對於評判團來說,最具爭議的東西有兩點:(1)個案之中,張先生擁有一間物業,當他百年歸老之後,是否應該給予其子?女同學的答案是「是」!(2)另一隊的方案是包括張先生其子的結婚費用。相信同學做了很多資料搜集,計劃當中包括婚宴是多少錢,婚紗攝影又要多少錢,甚至度蜜月的費用也計算在內,總共費用是30多萬元。可能她們是女同學,所以「期望」這些費用由男家所負責,所以也把此一併計算在方案之內。問題是父母的資產最終是否屬於子女?以及子女的結婚費用是否應該由父母承擔?姑勿論正確與否,這或多或少反映現代中學生(特別是女生)的看法。如果你是父母,會覺得怎樣?如果認同的話,便要多花些時間賺錢,要努力些才能滿足子女的期望。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