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產一腳踢 每月增添60新款<br>商場時裝店兩年擴至12間

設計生產一腳踢 每月增添60新款
商場時裝店兩年擴至12間

年輕人愛逛的小型商場向來都是「新晉」創業人士的試金石,當今不少本地成功的時裝品牌便是由此而起。張穗儀亦是由利時商場起步,短短兩年間在4個商場內開設12間店舖,出售自己設計的時裝,未來目標絕非「守間舖,賺份人工」那麼簡單。

張穗儀與男朋友任歷奇於92年租下利時商場小舖,售賣日本及南韓時裝,其後再多租兩間舖,分別以「Unique」、「π3.14」和「HaraMichyio」為名,售賣自行設計及生產的年輕人時裝,短短兩年間,3個品牌同步發展,現於旺角瓊華商場、朗豪坊和太子始創中心各有分店,兩名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已是坐擁12間時裝店的老闆。

日韓買貨成本高
Unique是最初在利時開設的時裝店,張穗儀和任歷奇飛往日本和南韓,搜購年輕人服裝,但成本甚高。張穗儀說:「單是機票、運費和滙率等,令一件衫要賣三、五百元,一些出名的品牌也是賣這個價。」
於是兩人決定大膽嘗試,將自行設計和生產時裝的理念付諸實行,任歷奇說:「我之前在連鎖時裝店做視覺商品設計(VisualMerchandising)及採購工作,取得內地廠商的聯繫,便到廣州、虎門等地區找布料和廠商,嘗試生產十多個大路款式,每款只做約百件。」

三品牌各有風格
原任文職的張穗儀,既沒有念過時裝設計,也無相關經驗,仗着個人對穿衣的心得和觸覺,還有任歷奇的經驗,逐步開拓自家品牌,三個品牌各具風格,Unique以簡約素淨為主;π3.14的服裝多熒光與鮮豔色彩;HaraMichyio則走日本風格如花樣圖案、喱士和絲帶等。
任歷奇坦言:「一件衫由設計到物料控制都比想像中困難,與廠商講價等,都花了不少時間學習。試過一個款式設計時已修改多次,生產出來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最後寧願報銷也不賣,當吸取經驗。」

轉款密同行難抄
自行生產令產品成本大減,張穗儀稱:「我們的定價全由160元起,這個定位不會予人太低檔的感覺,最為顧客接受。」
潮流的特點是轉得快。「有些熟客每周來兩三次,上星期才入的款式,她已經覺得熟口熟面不想揀,所以每間店每星期要推出13至15件新衣,一個月下來就有約60款,這招更有助減低被抄款的風險。。」

與員工緊密溝通
她補充:「香港的潮流都跟日本走,不難『貼』中,所以我們一半款式會按照日本時裝雜誌上的樣式造,另一半自行設計或修改以迎合香港人口味。」
雖然年紀輕輕,張穗儀卻具備管理概念。「分店各在不同的商場,必須有人幫手管理,現時每個商場會請4至6名售貨員,資深的會兼任管理,每星期我跟幾位主管開會,再由他們下達,同事間則不時安排活動如吃飯,讓大家多些溝通和投入。」

躊躇滿志上地舖
張穗儀說:「一些本地年輕人品牌如K2、2%等都由商場一間小舖發展至連鎖經營。」這亦是二人的夢想,他們坦言希望有朝一日品牌有足夠的資金和名氣,可以走出商場開設地舖,三個品牌各有設計師負責。
記者:葉敏儀

三個品牌π3.14、HaraMichyio和Unique風格各不同,分別以鮮豔色彩、日本花樣圖案,及簡約素淨款式為賣點。

每款衣服數量不多,因此存貨問題不大,年中和年尾大減價都能清掉不少貨尾。

每間進駐的商場都會一租便3個舖位(箭咀),可分擔人手及入貨成本,店內又用上光管或慳電膽,又以較平的膠袋代替紙袋等來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