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喉嚨椗的一代 - 李敏

留在喉嚨椗的一代 - 李敏

一向都認為「孝」很重要,這是良心;也是人與禽獸有別之處,而最基本的孝順就是令父母少一點擔心。
將來我會這樣教女兒選伴侶:「一個男孩子如果連自己母親都不疼,那又怎會疼其他親人?」
在電視新聞看見那位失蹤上頭條的許同學,我十分同情他父母的無奈;不知怎樣教,嘗試去教你又走佬,走佬回來再教的話又怕你再走佬,怎算?人人就是怕他再走佬,所以沒怎聽到有人嚴厲認真地告訴那位許同學:你怕成為失敗者而出走,正正證明你的確是位失敗者。
說失敗者也許對時下青少年來說很難理解,那就說「廢柴」或「拗底」啦!

父母要賺錢養家,回家有力氣叫你溫書已經是關心,受壓力的其實不是許同學,兒子不愛讀書,又不負責任,兼且幼稚(十四歲啦!連打一個長途電話也懶學就奢想可自立?),我以為現在是兒子給母親的壓力,令母親丟臉,如果要一走了之,應該是無奈的許太太。
許同學要改善的第一件事就是說話不要再留在喉嚨椗,彷彿連吐出一句話的中氣都沒有?連承擔自己說話的勇氣都沒有?新一代的香港人實在有太多人用喉嚨椗發出懶音,由正正經經說話開始改革自己吧!
也許我語氣是重了一點,但別忘記我也有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