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菜:<br>無味花膠靠蠔油捉味

住家菜:
無味花膠靠蠔油捉味

海味菜式之花膠
早在南亞海嘯前,魚肚年年愈賣愈貴,目下每斤可以賣逾五千元,比魚翅增幅還要大。主兇除了一眾富貴「自由行」外,也因為深海大魚買少見少;加上魚肚含大量膠質和蛋白質,易被人體吸收,對男性有補腎、益精功效,對女性則有養顏補身等作用。

記者:李湘虹 攝影:周旭文
示範:香港金域假日酒店中菜部龍苑總廚曾頌佳師傅
地址:尖沙嘴彌敦道50號地下(23151006) 鳴謝:安記海味、東方紅

魚肚即花膠,其實即是魚鰾,是魚用來控制浮沉的器官。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國古籍上,已有記載不同魚類的魚鰾乾製品,因魚肚富含膠質,故又稱之「花膠」。清代奉之為「海八珍」之一,當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亦稱它有「專補精陰,更能生子」的功效。中醫認為花膠性甘辛,入腎、肝經,並且對糖尿病、白內障、哮喘、骨質疏鬆、皮膚熱毒及防癌有治療效果。

薑汁紹酒 辟花膠腥味

花膠中以公為佳,乸較易爛、瀉身。而浸發的時間必須拿得準,花膠要夠腍,曾師傅Simon說可用手指按壓,能壓到底就可以了。因為花膠如其他海味帶有少許腥味,浸水後可用水沖沖,汆水時加薑汁、紹酒有助辟腥。因為花膠本身無味,因此必須煨足半小時上湯,之後跟鵝掌煨滾,加蠔油調味,即入味非常。

花膠燴鵝掌 
自製價:$250/4人份量

用咩料
花膠 4件(約2両)
鵝掌 4隻
西蘭花 適量
薑、葱、乾葱 各少許

小貼士:
1.花膠切件時如發現難切,可用熱水浸浸便軟身。
2.花膠切件後剩下的頭尾,可切絲配火鴨絲、火腿絲做湯羹。
3.鵝掌汆水加白醋有助除油份。
4.生扣鵝掌時因有膠質,須不時攪拌防黐底。
5.花膠煨完上湯會再跟鵝掌用上湯滾,兩次加起來足味就可以,否則過鹹。

好易做

1.花膠切件,去掉頭尾,中段切件,然後加適量薑汁、紹酒汆水,煲滾一碗上湯,加適量紹酒、鹽、糖調味,倒上湯入花膠內煨足半小時備用。

2.洗淨鵝掌,去腳趾、大骨,加適量白醋汆水。以薑、葱、乾葱起鑊,加鵝掌、適量上湯浸過面,少許蠔油、鹽、糖調味,滾起收細火煲至腍身,備用。

3.燒熱少許油,加少許紹酒、兩碗上湯煮滾,下鵝掌、花膠及半両蠔油、少許糖、生抽、胡椒粉調味,少許老抽上色,滾起埋生粉芡,把所有料連汁上碟,炒熟西蘭花伴碟。

花膠浸發

小貼士:
1.整個浸發程序絕不能讓花膠沾上一滴油,否則花膠會爛。
2.酒樓一般會放水長沖花膠,俗稱「啤水」;家庭可在水柱下沖四、五次。
3.煲焗次數視乎花膠厚薄而定,一般起碼兩次,厚身最快也要三次。

1.隔晚浸水。

2.用水沖四、五次。

3.翌日煲水,水滾下花膠即熄火,加蓋焗至水凍約兩、三小時。重複兩次煲焗程序至腍身。

揀料之道
花膠三種分法:

1.魚類:取鰾於體形較大的魚,如白花膠、黃花膠、鰵魚膠、鱔肚等。
2.魚鰾形狀:如體形較大的廣肚、魚筒形的花膠筒(或稱筒膠)、未剖開前如荷包的鴨泡膠。
3.鹹淡水魚膠:鹹水魚膠和淡水魚膠分別,後者如來自中美巴拿馬運河,但泥土味重,膠質較少,酒樓點心魚肚燒賣多用此貨色。

■廣肚乸體形圓而扁平,狀如波板,整片厚度相若,有直紋,易溶易瀉。發的成數較低,比廣肚公平約四成。

■廣肚公形如馬鞍,肚身中部厚兩邊薄,有直紋。發的成數較高,每斤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視乎大小。

■花膠筒沒有剖開原個魚筒曬,較易腍及易瀉,每斤約百多元至五百元。

白花膠量少價昂貴

據東方紅黃義勝經理所言,白花膠是花膠中之極品,可惜取之魚鰾的石首魚早在二十年前已近乎絕種,漁家很難捕獲,市面上所見的都不是正式的白花膠。但近期香港離島海域成功繁殖,不過因為三年才養到七、八斤魚,取得四錢魚鰾,因此價格不菲,三両要成三千多元。

白花膠兩特點:

■側邊必有兩排氣孔。

■背部中央、末端各有兩條短鬚。

靚花膠三要點:

1.厚身結實,板塊大,刀口整齊。
2.金黃色、有光澤。
3.板面無紫黑血塊、殘孔、黑點,是為「清水花膠」。

■花心魚肚即曬的過程中,表面乾了而內裏未乾透而形成的腐肉,中間已臭,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