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在行業式微前轉軚

林小明在行業式微前轉軚

賣錄影帶起家的寰宇國際(1046)主席林小明說,自成立寰宇已想到終有一天會涉足製作範疇,雖然不少電影業界看淡前景,甚至認為香港電影已死,但林小明卻不言棄,反而落重本投資,將之推向國際市場,分散風險。他又計劃拍攝電視劇集賣給電視台,第二度將事業轉軚。

林小明說:「無高低就無比拼,能者居之,弱肉強食是商業社會必然現象。」回顧寰宇的發展路向,正是本地電影市場的近代史。

見證港產電影歷史
林小明的事業由經營錄影帶租賃店舖開始,到錄影帶逐漸式微,林小明看準雷射光碟(VCD)將大行其道,遂人棄我取,收購大部份電影錄像版權,開始影碟分銷業務。99年林小明開始投資製作電影,近年更將目光轉到正在開放的電視市場,投資拍攝電視劇。
由賣影碟到今日大談電影製作,林小明經常放在口邊的一句說話是,「有數得計」,其實做生意一定要「計數」。寰宇現時製作中的兩套電影《鬼域》及《三岔口》,已賣埠到東南亞、歐美及大陸。林小明說:「市場分攤後,我哋咪易計數。」

打入國際分散風險
他表示,盜版猖獗,加上網上非法下載電影情況嚴重,令電影業大受打擊,電影業要繼續生存,除了靠政府打擊盜版,投資者將要主力拍攝投資規模較大的電影,爭取國際性市場,以分散風險,因為市場愈大,盜版影響便愈小。

另闢蹊徑拍電視劇
另一方面,他繼續投資小本製作的劇種,但戰場則轉到電視。他說,偶然有一些具爆炸力的小本製作,可「突襲」電影大銀幕。
若按林小明所說,未來港產電影容不下小本經營的製作,新晉電影人出頭的機會將會減少。林小明承認現時人才是少了,但卻是由於經得起歷練的年輕人減少,「有句話『魚唔過塘唔肥』,呢啲係壞觀念,唔跳係唔肥,但唔代表跳來跳去就得,做人要知自己做緊乜,一係就唔跳,一跳就要再上一層樓至去跳」。
林小明中五畢業,第一份工作是當快餐店的夜間清潔工人,其後當辦公室助理,為了一個銷售員職位,寧願不要底薪,只收佣金。林小明說:「在公司永遠都係underpaid嗰個,老闆永遠都唔炒得你落手,終於有一天你學晒公司所有嘢,你就係最大嗰個。」

自資製作不受掣肘
由賣影碟到搞製作,林小明說,管理電影這門生意,每個階段相差不大,因為都是涉及「人」的生意,從分析製作人的背景、電影吸引力,到市場情況,一切都靠「估」,分別在於「以前估完,控制權仍在製作人手,市道唔同咗,佢可以拍嚿垃圾俾我,但現時我想點拍,做出來嘅質素同演員配搭,甚至成本都由我控制。」

林小明的進取,從少年時寧願收小點人工,爭取晉升機會可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