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卡由最初的鐵路票務系統工具轉變成現代的電子零售貨幣系統,對於社會的影響,是系統設計之初時所不能預計的。例如八達通可以變成保安系統的一部份,現時已超過100個屋苑是利用八達通卡作為進出閘口的保安卡。
對於學校而言,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利用八達通卡便可以成為自動點名系統,老師很容易便知道哪位學生有上學,哪些沒有;哪些準時返學,哪些遲到?對於老師而言,省卻了很多行政管理的氣力,可以多花些時間在教學方面。
但凡事有正反兩方面,八達通卡帶來方便的同時,亦會帶來一些問題,是之前所不能預見的。如果忘記帶八達通卡,又會如何?不帶身份證在街上也未必會受到警察的查問;但忘記帶八達通卡,可能返家之時門口也入不到。如果學生忘記帶八達通登記,可能會被視為曠課,而且出入的私隱,也會被人知道。
除了保安的作用,作為儲值及交易方法的作用,也成為了家長的挑戰。例如,如果小學生利用八達通卡到便利店或小食部買東西,只要有餘值,便可以購買東西。於是他們便會對於消費的概念模糊起來。電視的新聞專輯亦曾報道,有小學生利用八達通卡在小食部買東西請其他小朋友吃,又或者明明自己不肚餓,也到小食部利用八達通卡買汽水零食,這樣他們對有效消費概念模糊,而且亦不健康,因為缺乏了消費限制,不用考慮錢從何處來。只要卡出現負值,便叫父母增值,甚至要求有一張自動增值的八達通卡,這樣對於培養子女擁有正確理財概念,是有反效果的。其情況就像給予一個還沒有建立信用的人一張信用卡,後果可想而知!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