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鬱鬱而終。鄧小平曾說過,天塌下來,有胡耀邦、趙紫陽兩根柱子頂着。想不到他自己親手把兩根柱子砍斷,使兩位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中的先驅者,兩位對黨國忠心耿耿、作風端正清廉、思想又開放超前的叱咤風雲人物,在中國老衰腐朽的政治文化中,竟然相繼在政治生涯中栽倒。中國的政治改革因此踟躕不進,以至由官倒至貪污至官商勾結已氾濫成為無法遏止的風氣。
在這樣的時刻,趙紫陽的死訊更令人為中國前途感傷扼腕。
在趙紫陽病危時,中國人權信息中心曾呼籲總理溫家寶前去探望趙。趙在一九八八年當上總書記時,溫家寶是中央辦公廳主任,八九年趙下台前到天安門廣場探望絕食學生,溫也陪伴在側。
但溫家寶在○三年接任總理職位時,記者會上沒有正面回答記者問及是否會撤銷對趙紫陽的軟禁,而是強調穩定的重要性。撤銷對趙的軟禁就會破壞穩定了嗎?顯然,戴上烏紗之後,一個人就無法顯示真面目矣。倒是脫卻烏紗的朱鎔基,在深圳讀到有關趙紫陽病危的報道,按捺不住說了一句:「十五年多啊!對不起,對不起!」真搖頭,欲言又止,神情憂鬱,聲聲嘆息。朱鎔基的「對不起」,當然不是說他自己對不起趙紫陽,而是中國共產、中國政府對不起趙,糟蹋、摧毀一個對黨國有重大貢獻的人才。
關於趙紫陽的生平,筆者相信這幾天的報道一定很多。這裏只是向讀者介紹兩本與他有關的內容確切可信的書籍,一本是一九九七年出版、吳國光著的《趙紫陽與政治改革》。作者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參加了趙紫陽組織的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對趙紫陽推動政改,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另一本是二○○四年十一月才出版、楊繼繩著的《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作者是中國的資深記者和評論家,長時間在北京一級媒體工作,能接觸到第一手資料。這本書除了詳細敍述從文革後到胡、趙相繼倒台的種種秘辛之外,更有價值的,是作者在趙倒台之後,於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六年和二○○○年三次專訪趙紫陽,並附上趙紫陽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的自我辯護發言。
這些第一手資料,使我們認識到中共政治生活中的腐朽與荒唐。從文革後至趙倒台,中國基本上是老人幕後操縱的政治,趙紫陽擔任總書記,自稱是「大秘書長一個」,連開不開會都由不得他作決定。
長期以來,陳雲與鄧小平在老人中較勁,陳要開會,因為他有話要說,鄧不要開會,因為鄧可以直接找胡趙談。「六四」的發生,關鍵就在趙紫陽四月二十三日出國訪問北朝鮮,臨去前,他向鄧小平談了學潮的情況以及中央決定以疏導的方式處理的方針,鄧也同意。但他去後第二天,由李鵬主持中央常委,卻由北京市委的李錫銘、陳希同把學潮情況說得非常嚴重,並向鄧小平滙報說:「一場全國規模的包括中學生,包括工人在內的大規模行動正在組織發動之中」,鄧小平才決定對學潮採取強硬方針。因此,六四的發生,一是總書記沒有實權,二是李鵬等人向鄧誇大了學潮的嚴重情況,三是由打江山、坐江山的老人聽信讒言而作出決定。
在文革後把中國從經濟崩潰邊緣挽救過來的大將胡耀邦趙紫陽相繼鬱鬱而終。這是中共的悲哀,中國的悲哀也是有志獻身中國進步事業的仁人志士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