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話就是公道

他們的話就是公道

印象中的趙老
「歷史能給他一個正確的是非判斷,正義是屬於他而不是任何血腥鎮壓者的。」
--羅孚

趙紫陽昨天在北京病逝了。官方發的消息是不作褒貶,但從北京街頭卻傳來了民間的口碑。
一位普通的北京市民說,趙紫陽是中國人民偉大的兒子,有功於國,應該還他一個公道。另一位說,他革命一生,貢獻偉大,應予以公正評價。這雖然只是一兩個人的意見,但卻具有千鈞之重的力量。他們要的是公道,這公道其實有了,他們的話就是公道,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公道自在民間。
這位普通市民的意見顯示了他認為趙紫陽是受到不公道的待遇了,否則又何須還他公道?
這不公道的待遇是十五年前免了他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剝奪了他的人身自由和政治權利,使他如受無期徒刑的犯人。他犯了甚麼罪呢?用中共的話來說,是分裂了黨,支持了動亂。事實上,他只是反對出動大軍,鎮壓學生;他只是到天安門廣場含淚向學生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就這樣,他受到了重罰。
他錯了些甚麼呢?
當他還是中共中央總書記時,人們記得,他和胡耀邦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鄧小平是總設計師)。人們更記得社會上的口頭禪,「要吃糧,找紫陽」(同時說的還有「要吃米,找萬里」)。這更證明他對農村改革開放的口碑在邊。
這些難道不是功也是過麼?

趙紫陽是偉大的,八九民運時他明知道和鄧小平唱反調對他只會有大害而沒有任何好處,他還是毅然決然一往無前地反其道而行了。他之所以如此,應該是他對自己有信心,相信千百年後,歷史能給他一個正確的是非判斷,正義是屬於他而不是任何血腥鎮壓者的。
北京當局不對他作公正的褒貶,並不等於長此以往,都是如此。相信他們總是要改變的,這一代的當局不改變,下一代的也將會改變。江澤民時代過去了。他對「六四」的評價是穩定壓倒一切,以鎮壓換得穩定,以穩定取得改革開放的成就。他們是做對了。
事實上,八九民運雖然有些動盪,但並沒有甚麼動亂之局,不鎮壓也會是穩定,並非要穩定就非流血殺人不可。
胡溫新政開始後,對於八九民運,還是舊的調子:已做結論,穩定壓倒一切,鎮壓有功。這樣的聲音有多少是「新政」的新聲?
由於官方的態度,也由於趙紫陽的下台已是十五年以前的事,看來不會引起太大太劇烈的反響。北京街頭和海外人士都要求對趙紫陽有一個公道的評價,看來一個時間內也不可能有些甚麼。
但這些卻不能有損於趙紫陽的偉大。
羅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