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受重用 為六四決裂<br>成也小平敗也小平

改革受重用 為六四決裂
成也小平敗也小平

由於趙紫陽在農業及經濟工作方面能力突出,六十年代前已備受上司鄧小平的賞識與稱許,而在政治上最艱難的文革時期,趙紫陽亦對鄧不離不棄,令鄧小平七七年全面掌權後,毫不猶豫地一再擢升趙紫陽,令趙在中國改革開放最關鍵的十年裏,擔當了歷史性的角色。不過,趙、鄧的關係最終卻在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定性上,出現嚴重分歧,兩人關係因而破裂,趙紫陽自此被軟禁,在北京富強胡同清靜的四合院中,度過了十六年平淡的最後歲月。 中國組

趙紫陽最初和鄧小平相識是在一九四五年,當時趙擔任中共晉豫魯冀邊區第四地委宣傳部部長,而鄧則是他的上司的上司——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最初,鄧小平聽聞趙紫陽在土地改革方面的政績卓越,兩人見面時,鄧得知趙對農村工作瞭如指掌後,非常興奮,對身邊的人說:「將來我們解放了,像小趙這樣的同志都是黨的寶貝啊!」

全國大饑荒 轄區受災最少
一九六一年,正值全國大饑荒,廣東省在中南地區受災最少,當時的省委書記陶鑄稱讚這歸功於深知農村問題的省委副書記趙紫陽,鄧小平因而對陶鑄及劉少奇說:「趙紫陽同志對於農業很有一套辦法,將來可以考慮讓他來到中央主持全國的農村工作。」
鄧五十年代到廣東時接見過趙紫陽,趙後來在很多場合公開說:「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說話從不拖泥帶水,都是斬釘截鐵的,他要辦的事都是雷厲風行。」這句話在文革時期被視作趙紫陽的主要罪狀,遭到十五次的批鬥!被打倒的鄧小平七四年第二次復出時,提議趙紫陽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翌年,趙奉調到四川省任黨政軍一把手,從此在仕途上一路順遂。

鄧文革下台 趙捱15次批鬥
一九七六年,鄧小平再度被打倒,趙紫陽亦受牽連,在北京被「四人幫」成員之一的張春橋點名批判,多虧河南省同鄉、當時的大紅人紀登奎力保才得以返回四川,在京期間還到鄧小平家作客。後來鄧小平回憶說:「我那時鬼都不敢登門,紫陽幾個同志來看我,我說你們真是膽大包天,這時候來,還不是不折不扣的鄧派。」
正因為此,鄧小平在七七年全面復出以後,集中火力推行經濟改革的同時,亦不遺餘力提拔趙紫陽,趙在四川亦不負眾望,七七、七八兩年四川糧食增產一百億斤,受到百姓稱頌:「要吃糧,找紫陽」。在開始批判華國鋒的「兩個凡是」時,趙紫陽在地方上也首先響應,此時趙紫陽已躋身政治局,及後又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
八○年,趙紫陽出任建國以來中國的第三任總理,開始以中國經濟總司令身份出現。
從七八年到八八這十年間,趙紫陽始終追隨鄧小平的步伐,直至八九年「六四」前夕,趙紫陽向到訪的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透露,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決定:「在最重要的問題上需要他(鄧小平)掌舵。」此話令鄧小平極不滿,最後將趙罷黜。不過,六四後,鄧小平也承認,趙紫陽對改革開放始終堅持不變,是始終不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