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趙老
「趙在沒有任何法律程序與法院授權下被剝奪了最起碼的公民自由十五年。這和胡溫提出的依法施政正好大相逕庭。」
--林和立
紫陽下落西山,令所有關心中國改革的人都惆悵不已。更使人不安的是,打着改革開放大旗的胡、溫領導層,看來不會在「以人為本」、「情為民所繫」的口號下順應民心,還「改革總工程師」趙紫陽一個公道。雖然趙的老部下與「自由派」知識分子曾通過「悲情訴訟」的方式,要求黨中央給趙一個正式評價,並起碼肯定這位前總理與黨魁在經濟,尤其是政治改革的貢獻,但看看昨天新華社發的死訊,五十六字中連「趙紫陽同志」生前的職務都省去,便間接證實了從北京最新的傳聞,即胡、溫傾向於既不舉行官方喪禮、也不在國家媒體發放任何對趙的評價。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胡錦濤與溫家寶這兩位曾經多次受益於鄧小平與趙紫陽開放政策的後輩,就錯過了一個足以洗脫他們過去兩年多在改革上給人唯唯諾諾、裹足不前形象的好機會。畢竟,趙前總書記過去十五年被軟禁與監控的非人道待遇,與胡溫上任頭一年所提倡的一系列「新政」與新觀念,諸如「以人為本」、捍衞社會公正與扶助弱勢團體等等都是背道而馳的。而近年官方媒體對趙的消息一直封鎖,也不符合胡溫倡議的媒體改革、提高透明度的政策。
最重要的是,胡溫在黨十六大上台不久後就大力鼓吹「尊重憲法」、「依法治國」。而在去年人大修改憲法時,保護人權的概念就破天荒的載進中國第一大法。誰都知道,趙紫陽與他的前任、同樣是改革派大將的胡耀邦,都是在「八老干政」的黑箱作業下非法給幹掉的。趙在沒有任何法律程序與法院授權下被剝奪了最起碼的公民自由十五年。這和胡溫提出的依法施政正好大相逕庭。
從辯證法看,壞事可變成稍為好一點的事。胡溫,尤其是掌管意識形態與專政機器大權的胡總書記,從去年九月黨四中全會以來,不斷打壓「公共知識分子」與「新自由主義分子」,更吹捧古巴與北韓政權如何成功地「捍衞社會主義的純潔性」。胡的形象已大不如前,比起他的共青團恩師胡耀邦更是相形見絀。
可是假如這次以胡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可以「以最低標準的人道主義為本」、從基本人性出發,先不要說趙曾為中共、為經濟建設與改革開發立了多少汗馬功勞;就把趙作為一個慈祥可敬的、從沒有侵犯法紀的八十五歲老人來看好了,也應該讓他的舊同事朋友與尊敬他的知識分子自由地、公開地搞一個體面的追悼會,並在個別媒體發表對前輩的懷念與追思。
再進一步說,假如已集黨、政、軍大權的胡錦濤,稍微平衡一下「黨性」與「人性」,在按照最基本的國際慣例──同時也不悖於中共的傳統──的考慮下,就讓官方媒體發一兩篇有份量的評價趙的文章:先不談「六四」,就光實事求是地肯定趙對治粵、治蜀、以至推行改革開發、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就,那又有甚麼大不了?
這一點點的人性與寬容,會有利於胡溫改善他們已經受到某種程度碰壞的形象,並有助於他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當然,至於「六四」何時可以平反、真正的政治改革何時會兌現等等,恐怕不是像胡溫那種格局、膽識、與抱負的領導人可以駕馭的。耀邦、紫陽都已鬱鬱而終,可能更遺憾的是看不到像樣的接班人!
林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