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本地學者和時事評論員認為,趙紫陽辭世相信不會對中國的政局和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也不會重演當年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引發民眾運動的歷史,因為現時中國的學生跟當年已不一樣。
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教授認為,趙紫陽已淡出中國政壇十五年,他的離世會令中國大陸一些四十五歲以上、當年對中國政治改革存有希望的人痛心,但他們現時在內地有穩定的工作,不會高調表達悼念,「或者會在網上談一談」。
崔大偉相信八九年胡耀邦逝世引發中國的民主運動不會重演,因為在當年的政局下,活躍的學生不滿當時社會狀況,對理想有所憧憬,但現在北京和內地其他地方的學生已不大認識趙紫陽,更不會為改變社會現況而拿自己的將來來冒險。
此外,八十年代領導層經常談政治改革,也提出一些方案,八八年開始落實農村選舉,人們對中國的政治改革抱有較大期望,但現在中國政治改革的步伐明顯放緩。
對於「六四」的評價,他認為「李鵬跟江澤民是否活着最重要」,前者與六四有直接關係,後者因六四後上台,只要兩人仍在世,六四不會得到平反。
評論員劉銳紹也指出,趙紫陽在位時中國剛實施開放改革,現在經濟發展已取得相當成績,而胡溫的領導層基本上沒有那樣嚴重的內部政治矛盾。不過,劉認為若中央對趙紫陽作出不當的評價,或對民間悼念活動處理不當,可能會激化社會的矛盾和百姓的情緒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