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嚴防重演天安門事件<br>觸發宣洩情緒力量

北京嚴防重演天安門事件
觸發宣洩情緒力量

一九七六年,中國前總理周恩來病逝,引爆第一次「天安門事件」;一九八九年,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病逝,引爆第二次「天安門事件」。而且,兩次都遭到當局血腥鎮壓。二○○五年,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病逝,會否引發一代人有關「六四」的集體回憶,成為點燃第三次「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索,備受全球關注,北京當局亦早已憂心忡忡,全力滅火。 中國組

歐美的中國問題專家均認為,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去世,往往會是中國一些主要事件的導火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教授指出,趙紫陽是中國追求民主的象徵,估計趙紫陽一旦離世,大有可能像一九八九年胡耀邦逝世般,觸發內地各種各樣不滿現狀的人走出來,宣洩情緒,甚至滙聚成一個龐大力量。

吸取兩次天安門事件教訓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接受本報訪問時亦表示,前總理周恩來一九七六年病逝,成千上萬的北京市民自發上街悼念,觸發第一次天安門事件;而在一九八九年,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心臟病發死亡,成千上萬的北京大學生自發到天安門廣場悼念,觸發第二次天安門事件。內地領導人汲取兩次天安門事件的教訓,正花費精神,採取措施,避免趙紫陽的病逝也觸發類似的群眾運動。
不過,一九九九七年二月,在世界政壇舉足輕重的中共元老鄧小平病逝,並未觸發新一輪「天安門事件」。趙紫陽的病逝,會重演七六年、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還是如九七年般平靜度過呢?劉銳紹指出,趙紫陽病逝是否觸發「第三次天安門事件」,主要視乎兩個因素:第一、官方如何評價趙紫陽及處理民間就趙紫陽離世所作出的相應活動;第二、民間的相應活動會否令官方覺得局勢不穩。

要看是否存在「炸藥包」
事實上,事件如何演繹還有一個關鍵因素:趙紫陽病逝會否成為引爆又一次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索,要看是否存在「炸藥包」?一九七六年,中國經濟瀕臨崩潰,民眾對把持朝政的「四人幫」(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副總理張春橋、毛澤東夫人江青、主管宣傳的姚文元)的不滿終於藉機爆發。一九八九年,物價飛漲、官員腐敗,民怨早已沸騰。一生清廉的胡耀邦猝逝,成為引爆民憤的導火索已勢所難免。
一九九七年,鄧小平去世前後,是中國政治、經濟相對穩定的時期,因此,一代巨人的離去,並未讓長安街上數萬送別的人群爆發抗議,他們只是靜靜地望着靈車,帶着他們的思念遠去。

點燃另一次民運導火索
時下的中國,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貪官橫行魚肉百姓的背景下,中國早已像一座巨大炸藥庫,隨時有爆炸的危險。趙紫陽在北京富強胡同寓所外,已不時有人前來喊冤,有人前來高呼「紫陽萬歲」。
趙紫陽此時此際撒手人寰,無異於點燃了另一次民主運動的導火索。官方一再披露趙的病情,正是希望熄滅導火索,但最終能否如願,好快就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