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本港中小學生中百分之二,即一萬八千人有肯定程度的抑鬱症狀。負責是項調查的精神科醫生黃重光表示,以全港約九十四萬名中小學生推算,有三至四成的學生抑鬱症患者屬病情嚴重;其中六分之一人,即有逾千名學生更有自殺傾向。他提醒家長注意子女的情緒,而教師則要學習把心理治療法引入教育中。 記者:張嘉雯
全人教育基金於去年十二月調查了來自六所學校、一千六百多名小五至中二學生,發現百分之二有肯定程度的抑鬱症狀,百分之四有相當程度的抑鬱症狀。
此外,七成六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質問題,學生的心理素質隨着年級遞升而有下降趨勢,而中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小學生為差。心理素質是指由自我價值、觀察認知、情緒狀態、行為習慣、自我賦權、人際關係、學習態度和生活模式八個功能範疇組成的綜合指標。
黃重光指,有肯定程度抑鬱症狀的學生必須接受治療,否則病情惡化,或會傷害自己,甚至自殺;另三萬六千名有相當程度抑鬱症狀的學生需要關注及支援。他解釋,若後者的情況得不到正視,很可能出現抑鬱病,屬高危組別。
他又稱,心理素質低的學生會表現得無自信心、無推動力,讀書時顯得力不從心,人際關係也不理想,會出現行為及品格問題,長遠有可能發展為情緒病。
他提醒家長與子女溝通時,要避免說「如果你做唔到就唔錫你啦!」等的說話,否則子女長遠會出現自卑感,只以表現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一旦遇上挫折或挑戰時就不懂應付;要無條件接納子女,不要過於責備。
為推動把心理治療科學引入教育、提升教師及家長的心理素質,黃重光創立了「ICAN全人教育」模式,並於昨日正式成立「全人教育基金」,擬在港澳一百二十間中小學推行,培訓五千至六千名教師,惠及一萬名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