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着中國一代人對民主和法制的期望、凝聚着一代人對「六四」慘痛記憶的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昨晨病逝北京,享年八十五歲。他的病逝令中國失去走向民主的一面旗幟,在官民衝突頻仍的中國社會點燃了新的導火線。海內外民運人士及北京市,昨日同聲呼籲,中共應給「人民的好總理」趙紫陽應有的榮譽,還他一個公道。 中國組
中國官方新華社昨日上午九時十五分報道:「趙紫陽同志長期患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多種疾病,多次住院治療,近日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一月十七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五歲。」報道仍以「同志」稱呼保留了黨籍的趙紫陽,但沒有提及其身份及官方的評價。
趙紫陽的兒女表示,父親是在昨晨七時零一分逝世的,他走得很平靜、安詳。趙紫陽的兒子梁方(跟母親梁伯琪的姓氏)接受路透社訪問時透露,曾有國家領導人前往醫院,向父親致意,但他不方便說明領導人的身份。但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後來透露,昨晨六時,在趙紫陽彌留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代表中共高層,到醫院看望了趙紫陽。在趙紫陽清醒時,前副總理田紀雲也曾到醫院探望。但八九年陪同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探望絕食學生的現任總理溫家寶,並沒有看望老上司。
信息中心又報道,有二十名黨政軍的前高級幹部正在聯絡,準備發表一封致中共中央的公開信,要求為趙紫陽平反,要求中央以國家領導人的規格,給趙紫陽舉行隆重及公開的追悼會。
海內外的民運人士昨日也呼籲中國當局正確評價趙紫陽,還他一個公道。內地人權工作者胡佳說:「中共當局未在趙紫陽生前還他公道,是嚴重錯誤,中共必須立即彌補錯誤,立即平反『六四』。」前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長嚴家祺表示:「希望中共公正評價他為『人民的好總理』,不要再用那麼多『馬克思主義戰士』之類的評語。」
趙紫陽在一九八○年出任總理、一九八七年轉任中共總書記,與中共元老鄧小平、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是領導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三駕馬車」,令百廢待興的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鄧小平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趙紫陽則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
早在七十年代末主政四川時,趙紫陽就積極推動農村改革,推行「走資」政策,贏得「要吃糧,找紫陽」的民謠讚譽。出任總理後,趙紫陽勇闖地雷陣,啟動國企改革和價格改革,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盛讚趙是他所見過的「社會主義國家最好的經濟學家」。
在政治改革方面,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中共舉行十三大時,趙紫陽提出七項政改措施,承諾「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讓人民討論」。
在八九民運發生後,趙紫陽主張「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反對武力鎮壓,但最終未能說服中共元老鄧小平,未能扭轉中國現代史上最血腥的一幕。五月十九日,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看望絕食學生,一句「我們來得太晚了」,深深感動和震撼了中國人民。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六四」後,趙紫陽被正式罷黜,撤銷了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等職務,只保留了中共黨籍。
在被軟禁超逾十五年後,等不及「六四」的平反,等不及他的黨和國家還給他公道,等不及中國進入「民主和法制的軌道」,趙紫陽便撒手塵寰,給世人留下無盡的哀思和遺憾。「我們的心在滴血,我們的眼前一片漆黑。」丁子霖、張先玲等一批在「六四」大屠殺中失去親人的「天安門母親」,昨日在《痛悼趙紫陽》的聲明中這樣寫道。
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趙紫陽的逝世。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昨日稱讚趙紫陽對中日關係的貢獻,並表示:「中國由於實行一黨政治,也沒有選舉自由,在實行民主上有不少難題。我希望中國作出民主化的努力。」
香港政界人士普遍對趙紫陽去世感到傷痛,並高度評價趙紫陽對中國人民的貢獻,民主派人士還要求中央公正評價趙紫陽。支聯會由今日開始舉行連串悼念趙紫陽的活動,包括在周五舉行燭光悼念集會。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則向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提出在明日立法會大會上默哀悼念趙紫陽,並就此進行休會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