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親戚,收入穩定,也有個人資產,在我眼中,他一點也不窮,但他永遠都在呻窮,因為他一直想過的,是個人能力以外的生活,他說得最多的話是:「工作真辛苦,朝九晚五,還得看老闆臉色,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錢,我就不工作了;讀書真辛苦,我女兒晚晚要溫書,讀完書,將來還得出去工作,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錢,就不讓女兒讀書了。」看到他,我總是想:「慈父多敗兒。」在這種「貧窮」狀態下成長,他的女兒,注定一生不能脫「貧」。
真正的貧窮,不是無法享受個人能力以外的生活;真正的貧窮,也不是「少耕耘多收穫」,甚至不勞而獲;真正的貧窮,更不是享受公屋,享受醫療福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泰國曬太陽,還要住最新最豪華的酒店!如果在沙灘上打野戰而沒有戴套,生一對兒女出來的話,綜援金額更可以大幅度提高,然後,會有一個「慈父」或「慈祖父」走出來說:「我來扶貧,讓你們的子女擺脫貧窮的命運。」
真正的貧窮,是精神赤貧,是子女在「慈父」的引導下,完全喪失自立的意欲,喪失上進心,只想等着餡餅,不,燕窩魚翅從天上掉下來,引致全民生產能力下降。真正貧窮的,不是所謂貧窮線以下的一百多萬香港人,而是香港政府貧瘠的視野!
擁有這樣一個「慈愛的政府」,勞苦功高,貢獻與得益不成比例的中產階級不妨去聽福音,嘗試「先放下,然後就有得益」,把一切資產放下,把工作辭去,教育子女不勞而獲,等着阿董來「扶貧」。到時,全民共貧,再來一招全民共產,阿董終於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