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效上海設基金救命<br>廣東1/3癌童無錢醫

專家倡效上海設基金救命
廣東1/3癌童無錢醫

多種癌病目前已非不治之症,但廣東有三分一癌病兒童,因無法支付動輒幾十萬元的醫治費用,被迫放棄治療等死。專家建議,以類似全民供款方式成立醫療互助保險基金,資助有需要的病童接受治療。

由廣東二十二家醫院籌組的「廣東省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昨日舉行成立大會。廣州中山二院兒科教授黃紹良在會上表示,目前內地十四歲以下的兒童中,惡性腫瘤是繼感染、意外後的第三大致命原因,其中白血病、腦瘤和淋巴瘤是最常見的兒童腫瘤疾病。據廣州市最新統計,十四歲以下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為十萬分十九,即每十萬名兒童中約有十九人患有惡性腫瘤。

20萬醫藥費農民難負擔
黃紹良指出,由於兒童身體耐藥性、化療敏感性較強,腫瘤疾病的治療效果比成年人好百分六十。而廣州地區多家醫院前年組織的「廣州地區小兒白血病化療協作組」,兩年內的白血病治癒率更達到九成。
目前,最大問題是病人因擔心支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而不肯就醫。據了解,現時在廣東要治好一名癌症病童,要花十至二十萬元,對很多農村人來說,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黃紹良說:「以現有醫學水平,小兒白血病的治癒率可達八成,可是一個『錢』字就讓三分一的病童放棄治療。」

建議每兒童年供數十元
有專家建議,廣東仿效上海市的經驗,通過設立互助基金來資助貧困病童接受治療。據悉,上海在一九九六年曾成立全國首個中小學生、嬰兒住院醫療互助基金,規定零至五歲孩子每人在每個學年供款六十元,六至十八歲供款五十元。凡擁有當地戶口的新生嬰兒及外來工的子女,一旦患上癌病,基金將為他們每人支付十萬元的醫療費。
以廣州的例子來說,如果十萬名兒童每人每年供款五十元,一年便有五百萬元,其中約有十九人患腫瘤需要治療,基金便可為每人支付多達二十多萬的醫療費。廣東醫學界正積極推動當局成立有關基金。
《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