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大市本周可望反攻

英之見:大市本周可望反攻

港股反覆受壓,韓股卻在三星帶領下挑戰高位,現在股市已是資金流向主導,不再是齊上齊落。不過美國仍是龍頭,以上周五長假前表現,對港股啟示不大。至於美元雖有反攻,兌日圓還是弱不禁風,貿赤陰影未除,人民幣大有憧憬,港股不致太大壓力。
上周五波幅雖窄,但波動速度卻頗為出奇,期指午市一度跌破13400,未幾重上13500,當日若跟勢炒突破,早已左一巴右一巴。筆者仍是看好,但已有點擔心會先見13200才回升,買定離手沒有所謂,未入市大可分注,不過這個星期,應該是反攻的大好時機,一定是堅持到底。
嘉華系上落更加離奇,幾分鐘暴跌逾2成,幾分鐘收復失地,作為局外人,當作看「大時代」也頗為有趣。

嘉建純炒注資如賭博
買賣這種股票根本完全不吸引,因為沒有數計,單靠注資概念,嘉華建材(027)幾十億市值,大股東日後要賤價輸送利益入上市公司,才值這個價錢,一旦急跌,完全無險可守,在5元一刻,如何不感到恐慌。炒賣的一個重點,是要計算風險,沒有數計往往更加好炒,但等同完全賭運,不是正途。
和黃(013)及太平洋恩利(1174)剛好有收購,以規模而言,對股價不會有特別影響,共通之處,都是購買並不賺錢的公司,這點和以往中資公司的注資文化對比相當強烈。中資公司的管理層以至投資者,都是相對急進,收購資產要快靚正,即時貢獻之外,最好提升每股盈利,但往往忽略協同效應,新業務和原有核心業務關連不大,以致其後差強人意,管理上遇到阻滯。
不賺錢的公司,收購作價可以較低,明顯管理層的用意,是利用本身原有已建立的優勢,去幫助被收購的目標扭轉乾坤,當日滙控(005)購入HI,也是同一算盤。滙控資金成本平,解決HI最大問題,這種收購,對外行的分析員而言,要計數並不容易,不似以往紅籌國企,注資交易之後便可篤出一條新數,但在商言商,這個方向反而更值得認同。
其實中資公司的文化也有改變,例如聯想(992)買入IBM個人電腦業務,TCL通訊(2618)和Alcatel,都是同類型的例子,只是市場對中國管理層的信心不足,一時三刻又未能交出成績表扭轉看法,很明顯中資企業雖強,仍是欠缺說服力。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