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緩和兩岸關係

學者:緩和兩岸關係

對於兩岸達成台商春節包機協議,學者、業界均認為,這是一次雙贏的安排,有助緩和兩岸關係。但多數學者也表示,今次談判並不代表未來兩岸「三通」可以順利實現。
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的暨南大學教授翁松燃表示,兩岸自一九九八年上海汪辜會談後再無正面接觸,今次的會談儘管表面看來是包機協商,但也是一種重要的關係突破。

是一次雙贏的安排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徐博東指出,兩岸達成包機協議,對緩和兩岸關係有幫助,是一次雙贏,但始終是一個特例,並不代表未來兩岸「三通」(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可以順利實現。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認為,這次安排較特殊,兩岸「三通」,仍受到政治問題的困擾,未必一帆風順,需要多些時間和耐性。

「感覺遲來的春天」
曾到北京促成談判的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稱,今次協議比○三年有多項突破,符合國民黨的主張,對兩岸關係有正面意義。而在大陸的台商對包機協議均表示歡迎。東莞台商協會會長郭山輝說,這次包機航點包括廣州,對廣東台商來說十分有用,加上大陸民航機將會是五十年來首次降落台灣,相當具歷史意義。不過,他也說:「這次協議來得比較晚,有點遲來的春天的感覺。」而廈門航空公司對廈門未被納入包機航點表示遺憾,盼仍有機會透過母公司南方航空集團,參與廣州的直航。
本報記者/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