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股走勢略為喘定,恒指於13400點初步穩定下來,但仍欠上升動力,估計大市仍有進一步向下尋底的可能。今次的跌市,大家都不斷去找理由,有云美元反彈資金流走,有云息口趨升,擔心影響地產市道。其實所有的原因,在過去數個月份的升市中一直存在,只是大家看見市況仍向上,便不當一回事而已。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要跌的市始終要跌。壞因素一直存在,14000點的港股偏貴亦是事實,理智的基金經理也會待大市回落至較吸引水平才願意積極入市。
在高油價及息口趨升的情況下,經濟能否持續高增長?企業盈利增長會否放緩?全皆是未知之數。在此等不明朗因素的困擾下,獲利計數始終是最佳的做法,尤其是14000點的港股,已反映了樂觀的預期。
某一個水平的股市是否有吸納價值,必須衡量此水平是否已反映利好因素,是否已反映不利因素,以及原本存在的利好與利淡因素有否變化。去年,多數分析員皆預期恒指見14000點,理由是經濟復甦,企業盈利理想,美國只會輕微加息。經濟復甦及盈利增長必定兌現,因為2003年沙士滯後帶來增長是容易預期得到。在預期14000點的背後卻沒有預料到宏觀調控的出現,沒有估計到油價急升並在高位橫行,未有估計得到美國在數據不怎麼強勁之下會不斷加息。
由於資金流向的因素影響,港股亦過份反映樂觀的預期,若接着出來的數據及業績未能帶來驚喜,就算只是符合預期,也會觸發獲利沽壓。就算本港經濟真的能持續增長,恒指真的有機會挑戰15000─16000點,在14000點買上16000點是否合乎投資效益呢?資金亦不會大舉入市。當然,若恒指能回落至12000─13000點水平,吸引力便會提升不少,風險亦相對地下降。
2005年第1季股市下跌是正常不過,因為此段時間將公布2004年第4季的經濟數據。筆者已多次強調,香港的經濟是否真正維持持續增長,一定要看第4季。首3季的增長只是滯後效應,未能作準。2─3月亦是藍籌公布全年業績的時間,現水平的港股是便宜還是昂貴,到時便可揭盅,資金會在此重要時刻獲利還是冒險去博呢?相信此點已可解釋近期跌市的原因。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