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攻略:客觀環境利好銀建

基本攻略:客觀環境利好銀建

估計中國目前不良資產總值近41300億人民幣,4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達19880億元。為了處理不良資產,於1999年,中國成立包括華融、信達、東方和長城等4大資產管理公司,並從國有4大銀行剝離了13940億元不良資產予上述公司。至2004年9月,上述公司已處理了近8751億人民幣不良資產。中國財政部規定,上述公司要在2006年末前完成處置14000億人民幣不良資產。
信達是4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最大一家,成立的目標是為了處置建設銀行的不良資產。於1999年成立時,信達從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承接了帳面值4700億人民幣的不良資產,其後建行再將569億人民幣損失類貸款剝離給信達。信達又在中、建兩行2787億人民幣可疑類不良資產招標競價中勝出,取得一級批發商資格。
中國持有的不良資產規模僅次於日本,位居亞洲第二,雖然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不良資產市場感興趣,但礙於種種問題,海外投資者仍無法大舉買入中國不良資產。截至2004年11月,4大資產管理公司對外商出售的項目只佔已處置不良資產約10%。
由於中國不良資產市場商機龐大,故筆者看好銀建國際(171)。信達是銀建的主要股東,因此,銀建在獲得不良資產方面應沒難度。銀建已獲信達委任處理19.93億港元之澳門不良資產,亦已向信達收購569億人民幣之不履約貸款。而且信達出售不良資產予銀建之作價相宜,以往信達出售不履約貸款之價格,介乎回收率1.8%至2.5%,而4大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回收率平均約19.9%,但信達出售569億人民幣不履約貸款予銀建,作價僅等同回收率1.5%。

市場具潛力競爭有優勢
另外,全球最大金融集團花旗集團是銀建的次大股東,而且銀建與花旗之附屬公司CFPI,就合組合營企業以在中國投資於不履約貸款,達成諒解備忘錄。透過花旗集團之龐大網絡及豐富經驗,銀建可把不良資產往海外銷售。
由於銀建已具備完善之產業結構,加上其所處市場具潛力,故筆者認為前景理想。但投資者應留意,銀建的利潤取決於其與信達就處理不良資產而訂立的管理費及現金盈餘分成條件,料銀建2004及2005年度盈利將分別達3.75億元及5億元,本年度預測PE14.9倍,可候低吸納,首個目標5元,跌穿3.5元先行止蝕。 鄭安達 順隆證券分析員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