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施政報告乏善足陳的程度,一年比一年嚴重,這份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已經接近「無事足陳」。可舉一例,施政報告重點部份共有11項「緊貼民情」的事項,其一乃是「注意燃油市場的競爭情況;並逐一認真處理其他類似的問題」,老董連「注意」也將之包裝成為重點,連要處理的仍然停留在「類似的問題」的階段,做甚麼也摸不清,可見筆者所云施政報告「無事足陳」,實在頗有根據。
既然老董說會「認真處理」與市場競爭「類似的問題」,筆者就在此提出一例。香港的電訊市場一直被認為屬於高度開放,在市場競爭劇烈下,市民經已有不少的服務選擇;不過,服務水平一直為人所詬病。消委會日前公布2004年消費者投訴項目,一如過往數年,電訊服務仍然高踞投訴榜的首席位置。而另一項同樣屬於市場開放下的產品──廣播服務市場,投訴的升幅更是以兩倍計算。無論是電訊還是廣播服務,投訴主要涉及不良的推銷手法。說到香港的電訊或廣播業的驕人成就,高度開放和競爭是其一,投訴多也可算是其二。
香港的電訊業監管機構,雖然並無法定責任處理業內服務水平的事宜,但一直希望插手其事,透過發牌時所附加的服務指引,將業內的不良之風納入正軌。年前,區總剛從王總接手電訊管理局總監一職時,便第一時間跑出來說要處理業內服務水平問題,並且提出公開各供應商的服務承諾,以起公眾監察之效。可惜,業內的商會並沒有給區總面子,不少業界反對有關建議。公開服務承諾這板斧便告胎死腹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少人會希望政府減少干預,而改交由市場力量自行調節,透過創造誘因令營運商改善服務從而爭取客戶,相反客戶又會因為希望提高所獲服務的水平而轉往較佳服務的電訊商。但如意算盤本雖是這樣,但事實卻非如此。市場力量今次推動不了業內的改革。為今之計,政府要多些創意,少點官僚。例如盡量透過公平公開的市場資訊的流通,包括委任獨立調查眾經營商的服務水平和合約「陷阱」,並以電訊管理局為名公開報告結果,以起阻嚇作用;以及推出合適而深入淺出的消費者教育。多管齊下,可望有些轉機。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