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神秘月亮 面紗揭開

土星神秘月亮 面紗揭開

人類終於揭開了土星最大衞星(月亮)土衞六「泰坦」橙色雲霧下的神秘面紗。歐洲航天局(ESA)的「惠更斯」號探測器上周五成功登陸「泰坦」後,向地球傳回了首批照片,可見「泰坦」上有河流、山谷和海岸的痕迹,其中一張酷似火星模樣,在廣闊平原上有岩塊物體。

「惠更斯」號共傳回長達三小時數據,首批照片是黑白照,經德國達姆施塔特的ESA中心科學家徹夜整理後,周末播出「惠更斯」號在「泰坦」地面收集到的「嗖嗖」聲響,但所有人的焦點都放在那些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上。

「泰坦」明顯有液體流動
ESA公布的首批照片,讓人看到「泰坦」的表面,其中一張是離地一萬六千米拍攝的俯瞰照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淺色的山地和丘陵,其間有黑色線狀的液體流過,可能是熔岩,也可能是河流;而在黑色地區裏面的淺色部份,可能是液態甲烷海洋中的小島。製造「惠更斯」號上攝影機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員托馬什科說:「『泰坦』表面上明顯有液體流動,液體流向相中右邊黑色地區,看來似是河流三角洲。這可能是液態甲烷,又或是碳氫化合物。」
另一張黑白照是離地八千米上空拍攝,只見多處深淺色相間的地方,托馬什科認為深淺色的地方代表不同地勢,深色的地方可能有液體淹浸,或曾遭液體淹浸。
第三張照片是「惠更斯」號着陸地點的情況,周圍是一處呈灰色的平坦地形,上面分布着大小不等、呈白色的冰塊或者是石頭,情況跟美國火車探測車在火星拍攝到的情況相似。ESA周末再發放一張彩照,可見一層橙色薄霧。

「惠更斯」生命延長4小時
專家認為,這塊平原可能由液態甲烷和碳氫化合物構成,由於這一地帶的緩衝作用,「惠更斯」號幸運地闖過了着陸這一關,令它得以延長了四個小時「生命」,直到電池耗盡為止。
對於這次發現,托馬什科說:「並非很多星體存在液體,除了地球外,『泰坦』也有液體存在。」相中的事物令科學家感到驚訝,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迪亞斯說:「我相信沒有人預期發現這些東西,但卻與我們過去發現的東西的震撼程度相若。」
由於不少照片尚未經處理,ESA未來幾天將會展出另一些更有說服力的彩色照片。ESA局長多爾丹說:「我們已取得科學成果,因為我們已成了『泰坦』的首位訪客。」
「儀器很卓越,沒有數據丟收,數據的聯繫和質素都是極棒。」「惠更斯」號地面儀器負責人策恩奇說。根據「惠更斯」號拍攝的照片和收集到的數據,相信科學家要花幾年時間研究,才有望進一步了解土星和宇宙情況。
美聯社/德新社/路透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