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施政報告以扶貧為重點之一,但我們擔心政府的扶貧政策非但不能扶貧,反而會增加貧富懸殊,加深基層市民對政府的怨氣。
政府成立二億元的攜手扶弱基金,期望與商界合作加強扶貧。可惜每年攜手扶弱基金可能只會撥出數千萬資助扶貧,主要用作拋磚引玉,由商界主力捐贈扶貧。不過,近年政府不斷削減社福開支,不少團體為此早已申請了商界的慈善基金,商界未必會再撥出大量金錢作慈善經費。由於用作慈善的資源沒有增加,扶貧基金的作用,只是重新分配資源,將金錢由一個貧窮人士的口袋,轉到另一個貧窮人士,如此扶貧政策只會勞民傷財。
政府希望透過經濟增長,尤其是旅遊業的發展減少失業率及間接扶貧,卻沒有幫助失業人士轉型趕及旅遊業的發展。最後只會出現旅遊業人才不足,失業人士依然找不到工作,經濟增長只會導致貧富懸殊惡化。另外,政府重點提出發展創意產業和資助環保工業,但同樣沒有配套計劃培訓失業人士。即使創意產業在香港發展成功,也只會加速貧富兩極化,不能發揮扶貧作用。
政府希望加快市區重建製造更多就業機會,但加快重建等於把舊區貧民迫遷。在原區安置和補償金額問題未能達成共識前,貿然加快舊區重建,只是擾民政策。
總而言之,整份施政報告政策多多,但政策間缺乏互相協調,容易出現好心做壞事的結果,結果變成擾民多於扶貧。
香港樹仁學院經濟系助理教授 袁偉基、朱蘊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