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董建華執政團上月遭胡錦濤當眾訓斥,回港後即依照指示「查找不足」,所得結果刊於董建華第八份施政報告:「我們缺乏危機意識、政治意識,缺乏應付政經轉變的經驗、才能,處理突發事件進退失據,令市民痛苦,施政也未能以民為本。」
從前江澤民在位,董建華的口氣完全不同。二○○一年十月,他出席香港總商會午宴,自稱是「好舵手」。二○○二年二月,他回答民主黨質詢,說「我受到四方八面批評,就證明事情做對了」。二○○二年六月推行所謂高官問責制前夕,他更斷言「我們的政府,是個掌握民意的政府」。現在胡錦濤繼位,董建華馬上改寫了自己的政績。
五代時,後晉為契丹所滅,後晉宰相馮道向契丹稱臣,契丹主耶律德光斥他「事晉無狀(沒有成績)」,馮道即自我評為「無才無德癡頑老子」,逗得耶律德光哈哈大笑,拜他為太傅(《新五代史.馮道傳》)。
今天的董建華,似乎和那無才無德癡頑老子隔代相呼。
不過,馮道雖然厚顏求官,為天下笑,但他「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平生甚廉儉」(《舊五代史.馮道傳》),以董建華和他相比,對他不大公平。那麼,就說宋朝的薛昂吧:他依附姦臣蔡京,有一次說話犯了蔡京名諱,馬上「自批其口(自掌嘴巴)」(《宋史.薛昂傳》)。薛昂自批,是批給蔡京看;董建華自批,是批給香港人看還是胡錦濤看,他其後在立法會上的表現就是答案。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問董建華:「先生否認官商勾結,可不可以委任我們專責調查?」董建華一臉不屑,應聲說:「這個問題,我不會回答。」香港人對這問題的紛紛議論,他實行置之不理。
西周初年,武王邀隱士商容出任三公。商容曾經聚義準備伐紂,未有成功,自覺無能,婉拒了武王盛意:「伐紂而不能,愚也;不爭而隱,無勇也。愚且無勇,不足以備乎三公。」時人稱讚商容說:「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韓詩外傳》卷二)
現在,董建華自認無能,自認執政七年徒添市民苦痛,闕失比商容嚴重得多。但他還堅持到二○○七年任滿才下台。他也許不算是尸位素餐吧。
因為尸位素餐只是不勞而食,還不至於官商勾結盤剝百姓,更不至於算盡機關搗毀法治遏制民權。
……………………………………………………
作者專研中、英語文,文章逢星期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