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美法院給中國紡織企業送禮 - 何洋

蘋論:美法院給中國紡織企業送禮 - 何洋

剛踏入雞年,美國國際貿易法庭(U.S.CourtofInternationalTrade)便為中國的紡織和成衣出口企業送大禮。隨着紡織品配額時代的終結,為應對可能大量湧入美國的中國進口紡織品,代表紡織行業利益的美國製造業貿易行動聯合會(AMTAC)提出要求,希望美政府運用世貿框架下的特殊保障條款,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重新施以限制。
請求提出後不久,便有代表進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美國紡織品及服裝進口商協會(USAITA)向國際貿易法庭作出訴訟請求,試圖透過法律程序阻止美政府受理紡織行業的限制進口要求。美國國際貿易法庭近日作出裁決,要求布殊政府暫緩考慮對中國紡織品進口設限的請求。
一方面,美國的紡織品企業,由於其成本較中國同行高,故擔心大量進口令價格大幅降低,導致其生意大受打擊。為保障自身利益,美國的紡織企業便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壓,要求限制來自中國的進口。
另一方面,若美政府重新對中國紡織品設限,進口商將迫於無奈要向其他成本較中國高的地區採購,從而損害其利益。代表進口商利益的行業協會,傾盡全力阻撓美政府為中國的紡織品重設限制的努力因而不難理解。故是次對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有利的裁決,實際上是美國國內不同利益集團相互較量的結果。
事實上,若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大量降低,受損害的又何止進口和零售商,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推算,透過配額限制紡織品進口每年令消費者多花140億美元。只不過因為搭便車(free-riding)的原因,消費者不容易組織起來向政府施以壓力,要求撤銷紡織品的進口限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