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禁絕吃葷的巿民或許已在不知情下破戒,消委會測試巿面十八款預先包裝的素肉產品,發現當中近八成檢出雞、牛、豬和魚動物基因;消委會提醒巿民應選購有完整食物標籤的產品,了解素肉是否含雞蛋或奶類成份。本港佛教團體則擔心吃了這類素食品會破壞修行。
香港佛教聯合會表示,希望政府強制生產商在標籤列明成份及不定期抽查。佛光會滿蓮法師表示,修行人士進食了該等含有動物基因的素食品,雖未致於破戒,但也會影響修行,希望生商產不要為了利益而破壞他人修行。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吳馬太醫生昨表示,消委會從巿面抽查十八款預先包裝的素肉產品,分別十款有牌子及八款沒牌子的素肉丸、素牛排和素雞等,進行動物基因測試,發現當中十四款檢出一至兩項動物基因,其中十二款有雞基因、九款牛基因、兩款有豬基因、一個有魚基因(見表)。
吳馬太稱,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有可能含動物成份,更大可能是含有某些由動物原料衍生而成的成份,不一定含有肉類。他解釋說,素肉產品的雞或牛基因,可能來自雞蛋或牛乳,不一定是雞肉或牛肉;因素肉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蛋白纖維,必須加入適當的黏合劑如雞蛋白或牛乳加工而成的乳清蛋白,把它們黏結。素肉產品的豬或魚基因,可能是來自調味料或配料,如豬肉粉。
但消委會強調,製造商應使用植物性的黏合劑如澱粉,以及非動物的調味料或配料,令素食者更有保障,以及滿足純素食者的全無動物性成份的要求。
消委會續稱,部份樣本的包裝標籤未有列名供應商詳細資料、食用日期等,已轉介食環署跟進。巿民應選購標籤清晰、有牌子及製造商的素肉產品,包裝標示「無肉食品」、「大豆食品」,不一定是純素食品,應了解配料有否含雞蛋或奶類,若進食時發現味道較濃或「鮮味」,或跟慣常食用的素肉味道不同,應向食品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