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利
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前不足一星期,和電國際宣布即時遣散二百七十名員工,另將四百八十人轉移至外判公司,總共影響七百五十人的飯碗。
在商言商,大企業為了加強競爭力,透過裁員減省開支,好向股東交代,本屬無可厚非。特別是資訊科技行業,市場變化迅速,技術不斷革新,員工早有心理準備,需要經常適應市場的變化。幾年前便因為流動電話日趨普及,淘汰了大量傳呼機從業員。由於整個資訊科技行業不斷擴張,整體就業數字依然有增無減。
但今次和電選擇一次過大規模裁員,並且擺出高姿態將責任歸咎政府,指摘政府決定收回和電CDMA頻譜,以及打算增發第三代流動電話牌照,令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公司為了自保,惟有被迫裁員削減開支。
和電將裁員責任推卸給政府政策,明顯缺乏理據。首先政府收回CDMA頻譜,早已經過廣泛諮詢,和電及其同系公司,以及其他要倚靠長黃系提供業務的公司,亦已經遞交大量意見書,不同意政府於今年CDMA牌照到期後收回頻譜,將頻譜拍賣用作提供第三代流動電話服務。
電訊管理局發覺意見書「一面倒」支持和電,決定從善如流,讓持牌人享有三年過渡期,到○八年才需要將所有頻譜交回,方便安排客戶「轉網」。但這令香港失去發展CDMA服務的商機。
其實和電的CDMA用戶只有兩萬多人,遠遠低於一百萬戶的最高容量,CDMA網絡的技術水平停留在十多年前發牌時的水平,並沒有「與時並進」。到近年牌照快將到期,政府有意收回頻譜拍賣,和電才急急推廣業務,甚至向使用其固網服務的用戶送上CDMA手機,免費提供服務,希望能夠爭取更多客戶,令政府難以收回頻譜。只可惜市民並不領情,和電的CDMA用戶數目依然停滯不前。
隨着日本、美國、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決定採用CDMA制式的第三代流動電話,市場應該大有發展潛力。特別是中國內地的企業,致力研究和生產CDMA手機,日後本地和內地的CDMA流動電話服務互通,方便旅客和往返兩地工作的人,CDMA制式更有可能主導市場的發展。個別第三代流動電話持牌人,其實並不反對政府增發牌照,只要求拍賣時底價定得合理和容許他們加入競投。但為免得罪同業,只好表面上反對政府增發牌照。
和電裁員的另一理據是市場競爭激烈,同樣不能成立。自八十年代中政府開始發出第二代流動電話牌照,政府到現在先後發出十一張牌照,其中三張屬和電持有。就連當日香港電訊旗下的CSL,也因投不到PCS牌照而要以高價向同業收購。故此和電其實是政府開放政策的大贏家。政府的開放政策,令收費大幅下調,流動電話用戶(包括儲值卡)總數,由九○年的十多萬增至現在超過八百萬。
至於現時市場上的公司是否太多,抑或競爭是否過於激烈,市場自會作出最有效的決定。若競爭過於激烈以致無利可圖,自然會有公司退出,過去已有多間公司出售業務,令流動電話網絡公司的數目從八間減至現時六間。這六間公司都賺得利潤,並且全部成功上市,或者在市場集資。
和電可能慣於受政府保護,故此當政府政策稍為不合公司心意時,便以大規模裁員作回應。這種態度,只會令市民反感,對公司盈利沒有好處。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