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為(MichaelC.Davis)
近期有兩宗極為相似的事例:不同地區的兩位律政首長(或候任司法部長),都發表了一番虛情假意的言論,解釋其政府的基本義務。
美國參議院較早前召開聽證會,確認由岡薩雷斯(AlbertoGonzales)接任司法部長。雖然岡薩雷斯曾草擬所謂「酷刑備忘錄」,企圖證明美軍在「反恐戰爭」中的酷刑迫供行為沒有違法,但他在聽證會上卻批評折磨戰伕的行為。
二○○二年八月,美國司法部曾發出收窄酷刑定義的備忘錄,使軍方可廣泛施加酷刑。後來,伊拉克阿布罕監獄的虐囚照片廣為流傳,促使各界質疑美國政府對酷刑的立場。結果去年底司法部發出新備忘錄,取代舊有的酷刑定義。當然,若美國政府只是口頭上宣稱反對酷刑,並不足以服眾,必須以行動來證明。
與此相似,香港政府對法律的解釋,也令市民感到困擾。中央和特區政府一直聲稱將信守承諾,按《基本法》推動香港民主進程,但去年四月的人大釋法公然違背了有關承諾。參閱人大釋法的決議案文本,我們完全看不到《基本法》推動民主發展的承諾。美國司法部前一份備忘錄和人大釋法,都以法律解釋,將莊嚴的承諾扭曲至面目全非。公眾只是不斷聽到政府堅稱信守義務,推動政制發展,卻是口惠而實不至。
去年聖誕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教訓香港民主派,指他們仍然堅持一個已遭人大釋法否決的選舉方案,只會徒勞無功。她又指「一人一票」並非普選的唯一方式。這說法之虛偽跟美國政府並無二致:我們說沒問題,問題就不存在。
寒假期間的領匯事件,使近年來困擾香港的連串風波又增添一項。過去幾年引發重大社會爭議的事件包括:聲名狼藉的二十三條立法、政改辯論、經濟低迷、樓市大挫、維港填海、沙士危機、紅灣事件、以及西九龍計劃引發的強烈反響。然而,政府仍然聲稱管治沒有出問題。政制發展專責小組去年十二月中發表的第四號報告書,更企圖塑造出政改問題即將達成共識的印象。
中國政府在假期期間也有所動作,說明香港的管治確實存在問題,但將責任推到社會各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聖誕前訪問澳門期間,指出香港政府的施政應查找不足,更妥善地回應民意。他勸勉董建華政府「提升施政水平,解決民眾關注的問題」。他似乎覺得,處理好這些問題便毋須處理政治改革,顯然沒有察覺到,政府的連串失誤,根本的原因是政制不民主。
去年四月的人大釋法,給香港政制設下種種牽制。只要這個不民主的制度一天存在,香港民主派難免對政府能否改善施政心存懷疑。
面對現實的困局,中央和特區政府不斷表明有決心推動香港民主改革。然而,接二連三的危機就像美軍虐囚照片一樣,推翻了官方的說法。
現時的管治模式似乎是,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會變成事實。在伊拉克或古巴關塔那摩灣遭虐待的囚犯,大概不會認同。數十萬上街遊行爭取民主的香港市民,也大概不會認同。人大常委也許應效法美國司法部,自我修正,再作一次更符合法律條文莊嚴規定的解釋,讓香港踏上真正的民主改革之途。
……………………………………………………
作者為「《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美國聖母院大學法學院民權及人權中心訪問學人,關注組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