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撮錄自港台文教組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合作的「投資有道理」節目第7集,節目已於12月27日(港台第5台)及1月1日(港台第1台)播出。
(主:Sally,夏妙然;陸:陸劍平──寶源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主:我們選擇強積金的時候,最基本是否以年齡為主要考慮因素?
陸:從投資角度來看,大家可按年齡去決定資金投資年期有多長,從而去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為何我們經常提議年輕人要進取些,可以買一些股票比重高些的基金?因為過往的歷史數據顯示,股票的長期投資回報確是高些,當然風險亦比較大以及難以預測,但因為你的投資年期比較長,就可以抵銷風險發生的情況,亦可以在風險發生或股票低價的時候,透過平均成本法,買入平貨然後累積。到你年長時,累積了一定的資產,若果你沒有這個心理質素去承受較大的投資上落,便可能要投資在一些較穩健的資產內。
主:僱員應該怎樣處理這些信息?例如加息、經濟好轉等,我們是否應該不理會這些消息,繼續作長線的投資?
陸:延續之前的問題,第一是投資年期的問題,第二是心理質素。年輕的時候,投資年期愈長,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但實際上你的心理質素能否做到?第二要有毅力。25歲投資,到65歲退休,如果中間無特別事情發生,投資年期應該有40年。但在這40年內,經濟周期起伏是必然會發生的,可能會是很不愉快,那你有沒有這個心理質素去承擔這些衝擊?簡單來說,如果股市周期去到低潮的時候,你會否忍受得來,繼續留在基金內,不受市況的影響而作轉移?
其實從強積金在過去4年的表現可以看到,頭2年股票市場不好,強積金的損失很大,到4年後的今日,有些投資者說他們的基金仍未歸本,當初10元現在才8、9元,其實只要細心看看,你在第1、2年間在低價時買入的一些平貨,可能是7、8元的基金,到現在升回8元9元,其實已經賺了。粗略估計,一些增長型基金,即有8至9成股票的基金,單位價格可能未去到第1日的價位,但總投資金額的本金可能已有20%的增幅。單位價格的變動,未必是你投資回報的全部事實,所以我們都鼓勵投資者留心看看月結單及結算表,留意供了多少,以及回報的情況。
*本節目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第1台(FM92.6-94.4),及星期一晚上9時30分在港台第5台(AM783)播出。港台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