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施政報告宣讀之前,各方知悉點點內容的團體或政黨,速速擺出陣腳招集窮人老人學生……當然包括關注與自己鐵飯碗關係密切的社工界,人人七情上面粉墨登場,只為乞求那份「不用做,伸手攞」的免費全餐;當然不止免費午餐,早餐、下午茶、晚餐、消夜、零食……學生又要求電腦、旅行、手機……
這是一個甚麼樣的世界?
老弱傷殘、孤苦無依是我們甚至任何一個社會理應承擔關愛的群體。但你看他們,老未至衰,幼卻父母健全、青壯,只是一時運氣低;攤大手板在媒體前面扮盡可憐,聞者生厭。當中一位老婆婆說得好:「拿綜援返內地,有病入醫院,單按金便需3,000元,香港入院幾乎免費,當然留港好……」是的,當然留在香港好;香港不論站在社會主義祖國或socialdemocratic的北、西歐或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富裕西方國家面前,在公眾福利上面都太仁慈。以上國家其中一些已改新例,從未納過稅者無福利,取消無配偶可移民的優惠;醫療保險也愈見價高,教育資金漸見削減;目的──不想養懶人,構成社會龐大包袱。
幾時開始中國人或香港人學識再而精通「伸大手板」?我們不是那種凡事靠自己,最佳福利來自自己一雙手?
在電台申訴的小學生,要求一台電腦。她應該要求家中父母,再不然計謀日後如何做part-time,誓靠自己一雙手、一雙腳及一副腦袋上路!我們那代的童年,不少家庭一家六、七、八個弟兄姊妹,能有一日兩餐青菜白飯、一套乾淨校服便命幸了;穿膠花、穿珠仔、賣菜、送麵包、送報紙……是課餘娛樂之外,亦是書簿費、春秋兩季學校旅行的旅費所在;拿着自己賺來的微薄薪金,不問多少,勝在高貴。不少書友,不要說向政府或旁人,踏上中學,連父母也不輕易問學費以外的零用錢;九七之前的香港,便是如此打造出來的。陶傑在一月十一日的《地標》文中,說到香港最佳地標便是太平山與獅子山和中間一條深水港……讀來教人幾乎落淚;香港、香港衰敗在甚麼人的心、甚麼人的手?猶如他說:「愛護真地標,珍惜這一盤山水。」大家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