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特首董建華先生是真的認識到本身的錯誤還是為了回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那個「查找不足」的訓示,他在昨天公布的第八份施政報告中比以前用上更多的篇幅、更嚴厲的用語批評自己及特區政府的失誤,例如指特區政府「缺乏危機意識和政治意識,缺乏應對政經轉變所需的經驗和才能,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顯得進退失據」,董先生並表示政府的施政令「市民痛苦和不安」,未能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
我們認為,不管董先生是真正痛悟前非或是為了回應胡先生的訓示而認錯都是一件好事,因為特首及特區政府過去七年的施政失誤實在太多、太嚴重了,只是董先生一直不肯公開承認而已,而這種拒不認錯的態度也大大增加了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及憤慨。現在董先生公開認錯,將可以減少市民的怨氣、將有助解開市民與特區政府的心結。我們希望董先生及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不但學懂認錯,更要好好吸取過往七年施政失誤的教訓,戒除以長官意志為本的施政作風、去除好大喜功的惡習。
除了認錯以外,今年的施政報告也罕有的沒有提出甚麼宏圖大計或高遠目標,更沒有奢言要建設甚麼中心、甚麼港之類的東西,只表示要維持目前的經濟增長勢頭及提出一些規模相當有限的新措施及政策,例如為貧困兒童及傷殘人士提供多一點額外的資助等。我們認為,在經歷長達六年多的經濟調整後,不管是政府、社會及市民都需要好好的休養生息、好好的恢復元氣,以重建財政儲備、以重建資產、以重建實力應付未來可能的挑戰;因此,特首在未來一年採取相對「無為而治」的施政方針是明智的,也可以避免引發新的爭議及矛盾。更何況香港經濟正處於回歸以來最穩定、復甦最強勁的時期,各方面的經濟表現都相當不錯,而且展望未來一段時間的前景也是樂觀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特首及特區政府還有甚麼需要推出甚麼重大的新措施或大動作呢?
當然,對一些積極爭取政府大力扶貧的立法會議員及社會服務團體來說,昨天的施政報告大概會令他們感到非常失望。但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只有維持經濟持續增長、只有增加就業機會才能真正達到扶貧的效果,其他政府政策如增加津貼及補助的作用不但有限,並且可能令政府開支大幅增加,造成尾大不掉、無法收拾的局面。既然是這樣,政府倒不如盡力維持良好的經濟勢頭,讓經濟增長帶動失業人士、帶動低收入市民逐步改善生活、逐步擺脫貧困不是更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