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蛆疽症飆升 專家籲傷口須清潔<br>乳癌婦胸現120食肉蠅幼蟲

蠅蛆疽症飆升 專家籲傷口須清潔
乳癌婦胸現120食肉蠅幼蟲

【本報訊】疽症金蠅(俗稱食肉蒼蠅)所引致的蠅蛆疽症,在港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已有逾二十一人被襲,其中更有兩名乳癌病人,因為腫瘤破爛,食肉蒼蠅在胸部傷口上產卵,幼蟲侵蝕乳房組織,需要接受手術切除潰爛位置。有傳染病專家提醒有傷口的患者必須保持傷口清潔及不要外露傷口,而每年有近十人被食肉蒼蠅侵襲,情況令人關注。 記者:梁洵瑜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傳染病直擊》昨日報道一宗食肉蒼蠅個案,患者是一名四十九歲的乳癌病人,患了乳癌三個月,在未有切除腫瘤時,即在去年十月二十四日發現其左邊乳房的腫瘤部份流出血水,翌日進入東區醫院。
東區醫院發現患者的乳房腫瘤傷口呈現潰爛,並有很多食肉蒼蠅的幼蟲,故為患者清除幼蟲,切除壞死組織及腫瘤等治療。食環署並到過其住所及活動範圍調查,卻無發現食肉蒼蠅蹤影。

非法定呈報傳染病
該中心發言人稱,由食肉蒼蠅幼蟲侵蝕人體傷口組織的蠅蛆疽症個案,自二○○二年十月首次在港發現以來,該署已收到二十一宗自願呈報個案,包括最近一宗個案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進入東區醫院的七十一歲女病人,她同樣因為患有癌症,鼻子經常要做手術,鼻子上的傷口被食肉蒼蠅襲擊,但手術後已康復。
在二十一名患者中,年齡由四十九至九十歲不等,最多患者遭食肉蒼蠅幼蟲侵蝕的位置是口腔、其次是下肢、鼻子、乳房、眼睛及外陰(見表)。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於去年六月在瑪麗醫院治療過一名患有乳癌的蠅蛆疽症病人,患者的乳房腫瘤潰爛,在傷口上找到超過一百二十條食肉蒼蠅的幼蟲,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所以本港至今至少有兩宗蠅蛆疽症患者是乳癌病人,同時,由於蠅蛆疽症並非法定呈報的傳染病,故全港個案應該超過衞生署公布的二十一宗。
他又稱,食肉蒼蠅特性是在活的哺乳類動物傷口產卵,只要有傷口外露,就會吸引食肉蒼蠅,若病人有較大的傷口,切勿外露,並要保持清潔。他認為,本港每年約有八、九宗蠅蛆疽症,情況值得關注,應加強監察流浪動物數目,癱瘓病人的照顧者要注意病人身上的傷口或口腔清潔。
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說,食肉蒼蠅的密度在本港並不高,每次有病人個案到場調查,均捕捉不到食肉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