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法的投資年期是很長的,像股神畢菲特所使用的策略,股票投資往往是長期持有,而他更有一個要求,就是所投資股份的業務,他要先充份了解,甚至使用過公司的產品,感覺良好才投資。
畢菲特對股票投資的了解是:如果沒法明白公司怎樣運作,公司產品是如何優良,便不能從生活層面了解公司優勝之處,那麼最好便不去投資有關股份。
上市公司的數目愈來愈多,公司所屬的行業種類便愈來愈分散,一般投資者未必能完全掌握各行業的特質。而在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公司所投資或從事業務的地方,不再限於本土,而是全球化。不同的地方、風土習俗亦不同,有時要明白其成功之道,並不容易。
例如過去兩日本欄一再提及的創科實業(669)便是一例。公司從事電動工具的生產,例如電鑽、電動螺絲批、電動打磨機,包括使用充電式或交流電式等工具。
對於香港人而言,有幾多人會購入這些電動工具自己整理家居?例如想把畫釘在牆上,香港人相信還可自己做,但說到要把書架釘在牆上,相信九成人士會找裝修師傅進行,更何況是安裝吊燈或自製家具?
這是因為香港寸金尺土,而樓價又十分昂貴,大部份新樓交樓之時已裝修好,而為了保持樓宇的價值,任何有破壞性的工作也不容許,就是細微到揼釘的行動,也恐怕會破壞裝修,影響到物業的市場價值。
但是對於歐美國民而言,他們的生活比較悠閒,而那些電動工具只是三數百元,十分便宜,再加上那裏工資很貴,如果些微家居維修也要找師傅的話,費用會很高。因此,不如自己動手做(DIY),較為化算,而且可以消閒及有滿足感。
如果不明白外國居民的生活習慣,便很難了解創科成功之處。這就是投資之時要有國際視野(Thinkglobally,Actlocally),而買賣之時要符合本土智慧之意思。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