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冬季,全港各區最新的誘蚊產卵器指數大都下跌,顯示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的普遍性減弱,但仍有四個地區及香港國際機場錄得正數,再加上雨季將至,食物環境衞生署提醒市民應藉歲晚大掃除時清除蚊卵,杜絕蚊患。此外,大澳、元朗的米埔和南生圍曾收集到「三帶喙庫蚊」成蚊樣本,但沒有帶日本腦炎病毒。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昨公布最新誘蚊產卵器指數,平均指數在去年十一月為百分之二點四,在十二月進一步下跌至百分之零點二;全港只有四個地區錄得正數,包括灣仔北、上環、油麻地及黃大仙中,幅度由百分之一點六至百分之二不等;各口岸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也降至百分之零點一,其中只有香港國際機場錄得正數;但他強調,防治蚊患的工作絕不可鬆懈。
他又說,市民歲晚大掃除時,應特別留意細小容器及潮濕地面,而在農曆新年期間以鮮花及盆桔布置家居時,應最少每周為鮮花換水一次,盆栽墊碟也不可有積水。他並呼籲計劃在農曆新年假期外遊人士,如前往登革熱爆發的地區,尤其是東南亞,應採取預防措施,包括穿着淺色的長袖衫及長褲、在身體外露部位塗上驅蚊劑等。
他指出,該署的全港性日本腦炎病媒調查,在大澳、元朗的米埔和南生圍一帶鄉村,收集到有關病媒「三帶喙庫蚊」的成蚊樣本;雖然收集到的成蚊樣本無帶日本腦炎病毒,但該署已加強有關地區的控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