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關節炎 - 陶傑

風濕關節炎 - 陶傑

英國人給中方在香港留下的其中一個地雷,叫做「施政報告」。
殖民地的港督,每年都在立法局發表施政報告。施政報告的英文,叫PolicySpeech。
Policy,是政策,出自戰國時代。當時的縱橫家蘇秦、張儀之類,向各國的大王推銷強國的辦法,把辦法寫在竹簡上,就叫做「策」。這些最早的顧問,就叫做「策士」。Speech,是演說。演說,嚴格來說並不是誰向誰的「報告」,而是我講話,你們大家來聽。演說有公布天下的權威之意,就像莎劇《凱撒大帝》裏布魯圖和安東尼奧,在凱撒遇刺後面對羅馬公民的著名獨白:現在,凱撒死了,他為甚麼要死,他死後,羅馬會何去何從,我會怎樣來領導,你們該怎樣與我合作。

殖民地港督的政策演說,內要有與戰國謀士一樣的政策內容,外要有安東尼奧的演說口才和凝聚公眾的溝通藝術,互為表裏,缺一不可。如果文字只是吹出來的泡沫,表達時的嘴臉腔調叫人悶出一隻鳥來,這就不叫政策演說,這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裏夜夜慣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在加大學習三個代表力度的主導精神下以人為本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反貪防腐提高總體管治能力的第三次會議的工作報告」,聆聽這種「工作報告」,除了抗睡眠的天賦能力,還差一套道具,就是人人配給的一個畫着長青松柏的有蓋連碟的茶杯、一副老花眼鏡、一叠文件、一枝讓人專心在字行間畫線線的紅鉛筆,以及在場中站在與會者身後配備氧氣筒的男女護士各二名。

回歸祖國七年,特區的施政報告,除了「八萬五」是一項自己坑害自己的「政策」之外,出現最多的字句內容,是成立一個甚麼「委員會」,就這個問題進一步「諮詢公眾」,或在充份「研究」之後,成立一個「跨部門小組」,再進行「落實」。這些字眼,無一是政策。
還有,要在十年內實現七成中學生讀大學、實現高科技港、中藥基地、經濟轉型,種種所謂的「藍圖」,也不是政策,而是口號。
中國廢掉殖民地立法局的直通車,廢掉循序漸進的民主選舉,董建華也廢掉市政局,獨獨忘記廢掉英國人留下的施政報告的制度,任由一位繼任人患上一年一度的風濕關節炎,百密一疏,令人惋惜。彭定康更壞,年年的施政報告都很實在,最後的一次卻引述了三流美國文學家傑克倫敦的一首詩,招來一片普通的雲彩,做自己臨別的簽名,叫創意枯竭、思維僵板的另一個時空如何能超越。欺人太甚,叫人越想越不忿,一拳頭擂在桌上,把那隻萬古長青的中國茶杯嚇了一大跳,笑着輕聲罵一句:Dam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