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着眼於學習 忽略整體生活<br>扶貧措施被轟欠力度

只着眼於學習 忽略整體生活
扶貧措施被轟欠力度

【本報訊】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扶貧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統領,從多方面入手解決貧窮問題。施政報告今年重點提出協助窮家子弟的方案,並因應他們的不同成長階段制訂減少跨代貧窮措施,但有社區組織人士則批評扶貧僅着眼於學習而忽略整體生活,力度不足。 記者:蔡元貴 盧文烈 林社炳

董建華指出,香港在轉向知識型經濟的過程中,一項重要的政策目標,是盡一切辦法去減少跨代貧窮。施政報告分開三個年齡組別,提出具體的扶貧措施。對於貧窮家庭的初生至五歲幼童,政府將推出兒童發展先導計劃,選定在天水圍、屯門、深水埗、將軍澳四個社區分階段試行。

父母輔導十分重要
四區一共五間母嬰健康院會與區內幼兒院及幼稚園和其他相關機構合作,使有需要的家長能得到全面的支援服務,包括健康和教育活動,以及為父母提供輔導。
消息稱,母嬰健康院會重點增聘及培訓護士,提高他們的警覺。衞生署發言人表示,由於母嬰健康院是九成初生嬰兒必經之地,可以作為一個了解父母需要的平台,經過問卷調查,決定哪些個案需要納入兒童發展先導計劃,甄別的標準包括家庭的貧窮情況及父母教育水平等等。
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胡肖霞稱,幼稚園階段的貧窮幼童最大問題來自父母,適當的父母輔導十分重要,「我見過一個單親家庭,三個女三至六歲,個媽咪攞咗綜援成日唔交學費,又晚晚出街唔煮飯,三個女皮黃骨瘦。」

提供課餘學習活動
對於貧窮家庭六歲至十五歲的學齡兒童,政府會在下年度增撥資源,讓學校和青年機構在地區加強合作,提供語言、電腦、音樂、美術等適合的課餘學習和興趣活動。這方面的資源包括五百萬元給予青年機構,及每年七千五百萬元給學校,於二○○五至○六學年實施。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林湘雲指不少學校對學生課外活動都有津貼,不論貧富,但學校資源有限,學生始終都要支付小部份費用。以他轄下的日修小學為例,劍擊班不用繳交任何費用,但學生須自資三、四百元買保護衣物,「唔好話攞緊綜援嘅學童,稍為貧窮嘅學生都應付唔到。」
對於貧窮家庭的十五歲至二十四歲青少年,政府會提供各種補助和津貼,並會研究改進辦法,確保他們不會因為貧窮而失學。現在每間中學都駐有社工,可以協助貧窮家庭的子女解決問題。

扶貧會跨界別參與
施政報告並宣布成立一個由財政司司長主持,有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工商界人士、民間團體和專家學者等參與的扶貧委員會,從宏觀角度研究在經濟、就業、教育和培訓等方面的扶貧工作。唐英年表示,他會盡快開展扶貧委員會的工作,統籌各部門,研究貧窮問題,並會提出適合香港情況的具體方案。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批評,扶貧措施僅屬零星點綴,力度不足,對核心問題沒有觸及。措施只針對貧窮兒童及青少年的某方面需要,把貧窮家庭子女成長生活割裂處理,只着眼於學習,而忽略整體生活。以綜援家庭學童為例,近年削減了的眼鏡和電話津貼依然沒有提出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