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計劃放寬返回內地養老人士申領綜援的資格,同時放寬申領高齡津貼及傷殘人士的離港限制。當局並計劃斥資一億八千萬元,今年開始把三千多個安老院舍宿位逐步改為長期護理宿位。
為了使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可選擇回內地養老,施政報告指經與內地有關當局磋商後,政府會放寬申請資格,容許領取綜援不少於一年(現時規定不少於三年)的長者參與自願回廣東省養老計劃,並把這計劃擴展至福建省。
福建籍人士在領取綜援方面暫時佔第二位,約佔領綜援人數百分之五。當局亦會放寬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的離港寬限,由現行每年一百八十天增加至二百四十天。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說,放寬返回內地養老長者申請綜援資格至二百四十天後,仍然會對長者製造不少困難,「尤其係行動不便嘅老人家,要佢哋每年返嚟一次,對佢哋同家人嚟講係勞師動眾嘅事。」他呼籲當局制訂更靈活政策,豁免傷殘長者在港逗留時間的規限。
在長者服務方面,政府會投放約一億八千萬元,由今年開始把一部份院舍宿位逐步改為長期護理宿位,為體弱長者提供持續的護養照顧。預計整項轉型計劃最終會提供三千多個長期護理宿位。同時,當局會逐步在醫院以外為病情穩定的體弱長者提供療養宿位。
馬錦華指有關措施無新意,政府投放一億八千萬元換取三千多個長期護理宿位,即少於六千元一個宿位,馬批評政府出手太低,「醫管局轄下一個安老床位都要萬幾蚊,長期護理宿位需要較多醫療服務,成本冇可能低過一般老人宿位。」
由於長者對中醫服務的需求漸增,醫管局會增加中醫診所數目,初步由現在三間增至不少於六間。另外,特首董建華稱,政府絕不容忍家庭暴力,會增撥資源,並成立地區聯絡小組,與非政府機構攜手合作,處理家庭危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