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明十三陵,其中一個陵寢城牆外的護坡,在去年被當地鎮政府以修建垃圾處理場為由,挖出了一個大坑,至今仍未填平。北京傳媒追查後發現,挖走的泥土又被該鎮村委會取走,用來復墾附近的荒地。村民質疑,村委藉此賺取國家的補貼。
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下,共有明朝十三個帝王的陵墓。其中受到破壞的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寢,位於長陵鎮永陵村村東北山坡下。陵墓分內外兩層城墻,坐靠山坡背東向西。現場所見,永陵靠山坡一側的外城墻已經被毀壞了兩段,分別長約六米和八米。在緊貼城墻的山坡上,陡然凹下一個大坑:有十餘畝大小,深處達八米,坑壁陡直,鏟車挖掘的痕迹非常明顯。
北京市政府已訂明法例,禁止在十三陵附近採石或挖沙取土。長陵鎮鎮長王啟昌承認,鎮政府在去年曾經濫挖永陵的護坡,但在昌平區文化委員會介入後已經停止。「鎮裏當時考慮,要在那兒修一個垃圾處理場,用來銷毀垃圾。村裏的垃圾太多了,沒地方處理。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遺產,垃圾太多影響形象,鎮裏這麼做也是為了美化環境。」
但在大坑仍未用土填平復原的情況下,長陵鎮下屬的永陵村村委會又把挖出的土取走。該村村委會主任李士輝表示,取走永陵泥土是為了復墾附近的永陵河套荒地,而鎮政府因此取得了八十多萬元的國家補貼。但他強調,鎮政府帳面進帳只有十萬元,其餘七十萬元他和村委會都沒拿,「走關係」去了。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