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身處 - 吳靄儀

容身處 - 吳靄儀

一九九○年,我離開了《明報》,開始學師執業,每周仍為《明周》撰寫專欄,有意識地描寫香港生活風貌,以為將來的歷史插圖。九一年,明報出版社將文章結集出版,我以《容身處》為書名,內分「人」、「地」、「物」、「情」、「貓」五輯,寫香港的平民商販,寫香港的大街小巷,寫用品人情,寫當時跟我們共同生活的三隻貓。

如今重溫,十五餘年,原來已見滄海桑田。「雲咸街的商人」的雲咸街,那時為中東地毯商、批發抽紗花邊商所佔大半,中東、印巴、歐西味道濃厚,而今所寫的大部份店舖已經結業,為餐廳食店、時裝店甚至新建的綜合商廈所替代。「民族毯的門徒」特寫其中一家在樓上設店及工場的TribalRugs,這家店九七後搬到海富中心,失去了本來特色,經營的老軍人MrParsons前兩年已下世,我那麼深為感動的年輕學徒亦已成家立室,改以售民俗民藝小物件謀生了。
「生果佬與補鞋匠」寫我家門前的兩個小檔主,「生果佬」老伯作古多年,「補鞋匠」亦不知所蹤。「龍景別墅」寫時前布政司鍾逸傑退休不久,偕夫人鍾紫燕合力在青山龍景建築家園,打算蒔花寫畫,同時關注公益,過着鄉紳生活,不料事與願違,鍾夫人病逝,龍景別墅在爭議陰影中為收地影響,我筆下所寫,已此情不再了。「大澳」無復與世分隔的桃花源;「赤柱閒話」的市集風光已「結構性轉型」;華衣美食的香港式生活、我自己的生活都徹底改變了。貓聲永寂。代序的文章,寫的是與當時服務港台的吳明林、黃志強相約晚飯、穿過廟街之事。明林今在新城電台,仍得不時敍面,志強兄病逝異鄉,竟是天人永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