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部署投資大計4點建議

衍生創富:部署投資大計4點建議

新年伊始,是開始為未來一年作投資部署的時候。據坊間統計,去年有近7成投資者在投資買賣中獲利,成績不俗。投資者與其篤信坊間對今年市況的不同預測,倒不如多花一點時間了解不同的投資產品及其特性,機會在眼前,倘能掌握產品特性,到有需要時,自然大派用場。

產品選擇多元化
隨着投資市場日趨成熟,投資產品的選擇種類將會趨向多元化,預期今年將會有更多新產品推出市面。事實上,單在過去一周,市場已先後推出超過8隻零售結構性產品,各有特定的條款。
投資者可以先考慮個人的投資部署,只要他們對後市有明確的看法(即使預期市況牛皮),始終有合適的投資產品能加以配合。在部署今年的投資大計前,筆者有以下建議:
要認清個人投資目標:做人有目標,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投資買賣亦然,最忌是缺乏清晰目標,甚至人云亦云,不加思考。要知道各人的財務狀況及投資考慮各有不同,純粹追求高回報,並非不二之法,伴隨而來的風險水平絕非所有投資者均能承擔的。坊間的投資產品分為保本或非保本、具槓桿或不含槓桿、適合短線買賣或長期投資等等,故此在投資前,我們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投資目標,例如追求短線投資回報,還是保本為上,再配合對後市走勢的看法。

切勿「未學行先學走」:在眾多投資產品中,部份屬於標準條款如認股證及ELI,涉及的風險回報較易掌握。但近年市場上有愈來愈多具特種條款的產品,可視為標準條款的改良版或加強版(如X輪或結構性產品),它們的回報往往較為吸引,條款各具賣點,甚至有機會提早贖回,或與一籃子股票表現掛鈎,但涉及風險可能不低。
筆者建議,投資者宜由淺入深,投資新手更應循序漸進,由簡單的標準條款產品開始,再因應需要而逐步考慮其他「加強版」系列,切勿「未學行先學走」,純粹因為潛在回報特高而進行投資。
避免投資過於集中:按傳統經驗,投資者應避免將所有蛋放在同一籃子內,因為問題一旦出現,後果便不堪設想。筆者並不建議投資者將資金過份集中於個別產品,以致整體的風險回報不能有效地分散。其實投資者可透過個別的槓桿式投資途徑來增加整體彈性,例如他們可透過認股證,以小量資金投資在個別股份的表現,餘下的大部份資金便可作較為保守的投資選擇。

要平衡風險回報:這個道理看似老生常談,卻知易行難,特別對窩輪投資者來說,面對價值1毫幾仙的窩輪,更易把持不定,心態上可能過份樂觀,不自覺地增加注碼,令整體風險增加。故此他們在投資前,即使對大市前景樂觀,也要釐訂合適的入市金額;能透過買入不同產品分散風險,效果則更佳。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