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說英語tsunami一字來自日語,豬朋某甲不大同意,我亦存疑。
這字解作海嘯,日語讀作tsunami,漢字共有「津波」、「津浪」、「海嘯」三個寫法,而「海嘯」顯然是中文。三個寫法當中,以「海嘯」最有聲有色,完全表達了這種自然災害的兇猛狀態。津波倒帶點詩意,叫人聯想到江淹「春草碧色,春水綠波」的春光描寫。其實「津」在日語解作渡口,跟中文同義,「波」與「浪」二字亦借用中文,tsunami也就不全是日語,只算是中日混種的名詞而已。
英語把「海嘯」叫作tidalwave。眼下BBC也好,CNN也好,卻一律用上tsunami,似乎覺得一字比二字更簡潔也說不定。某甲又說,BBC的廣播員都扔掉了"t"音不讀,讓他覺得有點奇怪。英國人本應把該字讀作"tsu"甚麼的,美國人的讀法才是"su",日語的正宗讀音當然也是"tsu"了。
說到底,日語借用了不少漢語,要不根本不成其語。日本人愛罵人「馬鹿」,是否來自我們的「指鹿為馬」那個典故?管鹿叫馬,不正是「馬鹿」,不折不扣的呆鳥?高坂登在《日語漢字趣談》裏倒指出,「馬鹿」或源自梵語那個音譯為「莫訶」、「慕何」、「莫迦」、「婆伽」的詞兒,原解作迷惘、錯亂、癡、愚。那麼以為tsunami純然是英語或日語,該可說是馬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