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一月份的新年特輯「舌尖上的秧歌」,將甜、酸、苦、辣、鹹五味的前由後韻鋪排妥當,讓讀者從文字及圖片上感受味覺的前世今生,資料極好。最好玩莫若一些我們平常日子不離不棄,還以為它們在中國土地上長了天長地久的瓜果蔬菜原來並非原產,路程遙遠始達。
苦瓜,一般人小時避之則吉,隨年紀進化,味覺成熟多元化始識苦瓜之味,如今不少人以苦瓜乾煲或泡茶飲之以抑高血壓。原來苦瓜源於印度東部,明永樂三年(1405年)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不少國人聞所未聞的食品,例如燕窩、魚翅、榴槤及「一等瓜」,此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時,其臭如爛蒜,剖開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
有點誇張;先苦後甘仍算,香甜可口便有點過了。
另一樣蔬果今天紅遍大江南北,勢強有點成為中國國菜者,便是辣椒;原來辣椒進入中國才不過四百年,卻差不多終結了二千年歷史的花椒。(不過在下卻十分鍾情花椒,吃水煮魚務必進幾粒在口腔咬爛,讓嘴巴發麻,啊!十分過癮。)中國古代辛辣調料不少,重要是花椒、薑、桂、芥辣……等,又以花椒、薑及茱萸三者使用最多,是為「三香」。明代末年,17世紀源於美洲新大陸的紅薯、玉米、馬鈴薯、煙草、花生、番茄及辣椒「入侵」,中國開始了一段食物革命,玉米、花生、馬鈴薯在不少省份成了重要主食。煙草、花生與番茄根本就不可或缺於國人生活中。
源自墨西哥、亞馬遜河流域及秘魯與玻利維亞三個中心,1493年辣椒傳入西班牙,1548年傳到英國,再入印度,明朝末年入中國,17世紀始入東南亞。
今天中國廣大的版圖上,以辣椒佐飯,不可一餐無此君的地域極廣,從西到東,從北到南處處有辣;更有順口溜「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辣不怕;湖南人吃辣椒,怕不辣!」可見國人以能吃辣自豪。每次在下點菜例必有點辣,外省朋友嘖嘖稱奇,「不似廣東人又不似香港人……」誰說?家母長年自植極辣指天椒仔,自製辣椒醬油,從吃奶開始,便習慣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