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印度洋的大海嘯,是由一次黎克特制九級大地震引發,其威力從滿目瘡痍的災區已可見識到,科學測量提供了另一角度的觀察。有澳洲科學家表示,大地震已過去兩周,但現在整個地球仍像風鈴一樣,不停震動。事實上,大地震後至今每天仍有二十至三十次餘震,昨日清晨,接近上次大地震震央的印尼班達亞齊市再受黎克特制六點二級地震搖撼,叫災區居民再次驚醒。
直至昨日,聯合國指大地震和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突破十六萬。當災區災民為未來茫然,這次災難的陰影都叫他們成為驚弓之鳥。昨日清晨班達亞齊的六點二級地震,持續時間比之前的餘震長,亦較強烈,房舍也給搖得嘎嘎作響,居民驚醒後,紛紛逃出住屋或庇護所,但未有死傷和損毀報告。
澳洲國立大學的地球科學研究員麥奎因前日說,上月二十六日發生的九級大地震,就像在鐘上重重敲了一下,至今仍餘音杳杳,坎培拉的斯特羅姆洛山天文台的引力測量儀器,至今仍測量到地球有不尋常震動。
他指出,大地震發生後初期,地球的垂直震幅有二十至三十厘米之多,跟太陽和月亮運動的引力改變對地球產生的影響相若,現時震幅弱了很多,約為十毫米,只有高靈敏度儀器才測量到。但他說,一般大地震引發的地球震動,只會持續數天,這次震動得這麼久,是罕有現象,說明這次地震的力量比近年很多大地震高十倍。
日本科學家指,海嘯巨浪襲向泰國蔻立的力量,高達一九四五年廣島原爆的五分之一。秋田大學助理教授松富英夫率領的研究隊,到泰國災區研究建築物外牆的損毀情況,估計蔻立嘯波的高度在三點一米至十點六米之間,前進速度是每秒六至八米,拍向蔻立的壓力是每平方米三點七至六點七噸,拍向布吉的壓力是每平方米零點九至一點六噸,而廣島原爆點附近的爆炸力是每平方米三十五噸。
美軍在廣島投擲原子彈,爆炸力相當於一萬二千噸黃色炸藥,估計共令十四萬人死亡。但今次印度洋大海嘯的殺傷力恐怕還在其上,聯合國負責人道事務副秘書長埃格蘭周日表示,大海嘯的死亡人數已上升到至少十六萬。
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昨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全世界的專家都不能預料印尼地震會導致南亞大海嘯,因為地震級數不斷修正,得到準確數字時,海嘯已經侵襲泰國。他又說,是次造成海嘯的地震震央位於印尼,與泰國相距一個蘇門答臘島,專家都以為海嘯沒理由影響泰國,其後才發現該區整條地震帶斷裂,以致災難範圍如此龐大。
對於香港受海嘯影響的風險,林超英認為,即使震央發生在日本的地震,也相隔着一個台灣;香港南面的菲律賓,也可以為香港擋去南面的海嘯,只有一個「漏洞」,位於台灣與呂宋之間,但這條「通道」狹窄,能進入香港的能量有限,而且南中國海水淺,能卸去波浪能量,所以香港有上天眷顧,海嘯風險很微。
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